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自2023年开始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安排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阵地建设,逐步搭建起以“学涯同舟”为核心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品牌。今年以来,学院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有机融入学院团学工作品牌,共同构建“内外交融、有机互补”的工作格局,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亮点和抓手,变“办活动”为“送服务”,把棋布星罗的微小活动有机整合,推动“党建引领”“朋辈互助”“导师解惑”“以赛促学”“企业赋能”等有机贯通,让“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真正为学生成长成才有机赋能。
2024年11月,学院被选定为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被赋予“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重要使命。学院浸润“共同缔造”理念,确定“组织到位、人员到位、阵地到位、运行机制到位”的试点思路,不断丰富“学涯同舟”工作品牌内涵,加速推动工作触角向宿舍区延伸,不断让引领、管理、服务贴近学生、覆盖全员。
工作力量高效整合:以工作室建设为契机全面推动团学组织运转提质增效
2024年6月以来,学院围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重点突破和团学工作高效运转思考谋划团学组织改革,实体化设立学生事务发展中心,下辖“E心向阳”心理健康工作站、“学涯同舟”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室、“E往无前”劳动教育实践中心,通过职能剥离和工作聚焦,理顺工作关系,充实一线工作力量。
其中“学涯同舟”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室以“项目化运营”+“志愿者招募”形式推动工作。2023级年级助理担任项目召集人,其他年级助理提供协同支持,项目运营主要依托志愿者招募,其他团学组织提供资源支撑。
2024年10月,组织架构调整后的第一个项目“心光璀璨,悦跑悦自在”主题乐跑活动正式试运行。学院给定“心理健康”活动主题,年级助理通过工作讨论会自主选定“健康交友”+“身心平衡”主题。项目实施全过程年级辅导员只纠偏不干预,项目团队全流程主导了活动策划、项目实施、评估反馈、奖励总结。主题乐跑活动累计参与到达2508人次,其中2024级新生参与占比达到68%,切实打造了一项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示范项目,取得良好成效。活动有力推动了青年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提供了“非正式渠道”帮助大一新生“破圈交友”,助力解决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项目同步在乐跑过程中组织定向组织志愿服务,通过安全护航、环境清洁等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形成了“以一力破万钧”的良好局面。
此后,工作室继续推广相关经验,先后通过项目化运营模式组织了“青春行动派——电脑义诊”“问答青春分享会”“青春工作坊”等一站式社区活动6场。学生会组织也得以解压减负,进一步聚焦服务中心大局、回归为同学服务职责使命。
品牌活动活力再塑:进一步塑造“引领+互助+实践”的鲜明活动风范
今年以来,工作室聚焦“一站式特色”“青春味儿”“计算机范儿”三个关键特征,着力围绕“引领”“互助”“实践”三个核心要素全面重塑一站式学生社区各项活动。
更加突出朋辈引领。工作室注重用“榜样为青年领路”,通过同龄人之间的互动和影响有效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2024年5月,工作室陆续组织开展4期“青年学习荟”,通过分享问答、解疑释惑、趣味体验等方式推动青年间思想碰撞、研学共进。11月以来,学院针对“考研”“保研”“就业”分门别类邀请优秀学子典型开展互动体验式分享交流活动,连续开展“研传身教”“职引未来”等启航分享会4场,超过700名青年学生通过朋辈间的互动交流解决青春的烦恼和困惑。
更加突出学业互助。工作室聚焦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业状况,在全校范围内率先启动“朋辈帮扶”项目。围绕C语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学科先导课和专业核心课,发动24名学生党员和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开展学业帮扶,累计开展教学和辅导超过900人次。2024年10月,在“小组互助”模式基础上,借力“一面党员、一面旗帜”党建品牌项目和“红色字节”党支部,进一步开展“一对一”学业帮扶,42名学生党员点对点辅导学困生,针对课程难点、学业堵点,打破时空限制,开展全时段精准帮扶。
更加突出实践体验。着重突出科技前沿探索和科创精神培育。推动“鸿蒙技术”“智驾技术”“AI前沿”等直接与学生面对面。2024年4月,引入百度“萝卜快跑”资源,把无人驾驶汽车驶入学生社区,让学生在50米生活半径圈就能感受“智驾黑科技”和“科技加速度”。围绕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精心设计体验项目:组织80余人参与的素质拓展项目,通过“活动指要”和“委员培训”分众式带动2023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全覆盖;关注自我探索与情绪疏导,创造性整合资源开展自然疗愈、绘画泥塑等体验项目9场,累计参与人数超过300人。用更生动、更直观、更趣味的形式探索青年思想引领新样本,通过“红色剧本杀”“革命文化艺术作品品鉴交流”“古法制作工艺体验”等创新形式让教育引导润物细无声。
共建共享有机嵌入:全面浸润“共同缔造”理念
2024年10月起,工作室进一步聚焦学生身边小事实事,浸润“共同缔造”理念,倾力打造“问答青春”工作品牌,打造“你问我答”—“工作坊”—“青春公约”——“行动派”的工作运行闭环,发动青年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累计发起“大学适应综合征”“谈谈学业”“做时间的朋友”“‘包办婚姻’如何过得更好?”4大主题行动,累计收集决策信息1820条,拟定2份青春公约,开展累计200余人参加的“微治理行动”3场。
开一场发现问题的工作坊。在2024级学生中试点“问答青春周会”,每周围绕年级事务和当前突出管理问题开展交流分享,发放信息互动问卷。根据议题,浸润共同缔造理念,开展“问答青春工作坊”,邀请班委代表、普通学生代表、学生会组织成员开展决策共谋。2024年11月围绕“通知发布”“宿舍关系协调”等小微议题,讨论工作措施和工作建议。在工作坊现场,各班级代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用好群聊工具”“为通知加上标签”等实用建议。“工作坊”有效引导青年学生观察校园生活,推动思想碰撞,发现障碍和堵点,实现了校园基层治理从“找到切入口”到“拿起手术刀”的重要一步。
实施一次治理行动。根据“工作坊”讨论成果,线上线下发布“青春公约”设置线上问卷全流程实施“效果共评”,周期性开展学生满意度评价和公约补充订立,截止2024年11月,收到反馈意见23条,已督促落实整改19条。围绕宿舍生活、学业学习遇到的具体困难开展“青春行动派”活动,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切实行动,用青春力量促进生态圈改善。在治理行动中,青年学生实现了从管理制度确定、运行维护到享受便利的全流程参与,收获了满满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发现校园生活的一点变化。工作室通过微小切口运营长效活动。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变化,共享成果。随着持续运营,学生逐渐发现:楼道少了堆放的闲置物品,困扰许久的电脑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加健全和通畅。工作室通过引导感受“成果共享”推动“问答青春”项目实现良性循环。学生也在深度参与、切身感受的过程中塑造了共同体意识,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长。
成长成才全员接力:整合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更好支持全体学生全面成长
工作室建设始终聚焦计算机学院学生特点和学院团学工作实际,始终把学业成长和生涯发展作为“学涯同舟”品牌运营的鲜明特色和核心亮点。基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鲜明实践风格和计算机行业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工作室着力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用好科创类社团力量。2024年以来,学院不断强化院辖设科创类社团管理,积极做好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体系梳理。工作室依托12个科技型学生社团,大力推进“一月一赛”“一生一赛”。搭建“IT嘉年华”平台,推动科创类社团面向新生争相开展实景展示、技术体验。大力支持“微软俱乐部”“ACM俱乐部”等围绕C语言、C++语言编程,分步骤有计划开展技术分享和学业引导,累计开展朋辈讲座17场,累计培训超过1500余人次。
广泛拓展行业支持和校友资源。策划开展金山办公“新未来训练营”、金山云“星云训练营”、东软“牛人学院”、哈啰“新兵训练营”等多个校企合作项目,带领同学们走一线、进企业,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项目训练,收益学生超过470人。持续开展“优秀校友生涯分享会”,联系金山云协作事业部前端研发总监郭瑞等优秀校友回校与学生开展生涯交流与技术分享。通过提供宝贵的实践平台推动丰富行业经验,极大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力促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