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东湖观舆丨警惕MCN乱象恶化舆论生态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7日16:38 来源:

.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主编舆情分析师 卢霜

近日,前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吴柳芳因发布多条性感热舞视频引发关注。有分析认为,这一事件背后可能存在剧本,可能是吴柳芳签约的MCN公司(与内容创作者合作或直接生产各种独特内容的实体或组织,主要在发布内容的网络平台上执行营销功能)“大海星辰”所属的杭州音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策划参与。是否为剧本无法确认,但MCN机构的存在并引发争议已非首次。

作为网红经济的重要推手,MCN机构通过专业化运营,为网红提供从内容制作到商业变现的一站式服务。一方面,MCN机构的存在,有助于促进网红经济规模化发展,但另一方面,MCN机构背后是资本逐利的本质,一些MCN公司过分迎合流量进行炒作,乃至策划编造新奇网络事件,不仅透支网红经济的价值和未来,更可能对当前网络舆论生态带来不良影响。

虚假炒作损害社会互信。一些MCN公司善于策划有争议性的热点来形成话题热度和讨论度,包括用黄色擦边新闻,甚至炮制虚假事件来吸引眼球,并配合水军点赞评、全网买热搜等手法来实现热点和话题操控,但随着类似网红内容真实性、网红虚假人设等事件的被曝光,社会信任被逐渐削弱,不信任情绪可能从网红个体外溢至对政府部门权威性层面。今年2月,“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的视频引发全网关注,4月12日,杭州警方通报称,“在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作业本”系列视频脚本为策划、编造而成,视频散播至多个网络平台造成恶劣影响。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网民徐某某(网名“Thurman猫一杯”)、薛某及所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由此可见,猫一杯事件的背后也少不了MCN机构策划的身影,事件也对社会信任带来一定的负面损害。

隐蔽进化误导社会认知。在监管规范化的背景下,部分MCN机构善于钻监管漏洞,不断进化转变自身的商业炒作手段,如利用AI文生图文、视频、语音等更加隐蔽和难辨真假的新技术手段,加强内容的策划和包装,将虚假信息融入看似真实的内容中进行商业推广,误导舆论认知、煽动网络情绪。如日前,解放日报报道称,上海某三甲医院肝病科专家钱炬(化名)因为接受不了与MCN机构关于医学知识的内容表达分歧而退出社交平台“网红医生”账号运营。钱炬表示,在制作团队给钱炬的科普视频脚本里,很多地方用词不准确,还有许多过于绝对的用语或网络流行语,而虽然其本人参与编写了很多专业书和科普书,有能力提供优质科普内容,但MCN机构说这些内容不适合互联网传播。

逐利本质弱化社会责任。MCN公司背后的资本是逐利的,容易导致其将商业利益凌驾于文化价值和社会责任之上,同质化、模板化,甚至是迎合市场口味的快消品式内容生产无助于良性互联网文化生态构建,让网络文化趋于快餐化,削弱教育性、批判性等社会功能,甚至可能导致一些正能量的社会议题被负面消解,部分群体被强化负面刻板印象,短时间很难扭转类似舆论态势。近日,封面新闻报道称,在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现状下,律师也在尝试直播连麦,其中存在部分人为了流量、吸粉“剑走偏锋”,编剧本、雇水军、找麦手开展直播,一个直播间麦手运营团队负责人杨先生表示,他每天要为律师直播间上20多个麦,刑事类、民商类均有。长此以往,相关现象无疑会折损律师群体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说到底,MCN机构也是参与网络舆论生态构建的一份子,只不过较之普通人更加深谙流量门道,更加看重流量带来的收益,也更加有能力去助推话题的热度和传播。对此,MCN机构自身理应增强社会责任感,主管部门、商业平台也应在规则和激励机制上加强正向引导和监管,明确法律红线匡正不法行为,让MCN机构为良性网络生态构建提供助力而非制造阻力。

专题 东湖观舆

【纠错】编辑:徐芳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