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孝南区文化灿烂,是汉代孝子董永的故里,麻糖米酒的起源地,留存有雕花剪纸、善书等誉全国的民间艺术。还有楚剧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见证了当地孝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近年来,孝南区立足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推动孝南经济社会改革发展
深入挖掘孝文化, 彰显孝南活力。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而三国曹植的《灵芝篇》有“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的描述。
在漫长流传过程中,董永故事不断与民众生活相结合,在孝南地区留下了董永故里碑、董公墓、孝子祠等孝遗址。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孝感雕花剪纸、善书、皮影等民间艺术享誉全国,楚剧《槐荫记》《百日缘》等保留剧目歌颂董永品德、宣传董永精神。根据黄梅戏拍成的电影《天仙配》更是把董永故事推向了全国。孝南区充分发挥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推动孝南文化振兴,提升文化软实力,为优化经济环境,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孝南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孝南区先后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楚剧艺术之乡”“麻糖米酒之乡”的美誉。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县域、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秀美之城等荣誉称号。
当代孝文化最基本的含义有尊祖敬宗,善事父母,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三个方面,最核心的意蕴就是对父母的养和敬,而将其上升到社会层面,要求每个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传承孝南文化 突出个性特色。近年来,孝感市围绕加快推进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总体目标,孝南区推进宣传方式方法创新,突出大众化,举办了一批强化敬老行善意识,促进自觉行动的孝文化活动,如表彰“十大孝子”、“孝老爱亲之星”,举办“敬老月”活动,并向全区发出号召,以“十大孝子”为榜样,争做孝老敬老的典范,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孝感道德群星”现象。孝南区以弘扬传承孝文化为切入点,将孝文化融入村(社区)社区治理,在全区建立起文化立社型、智慧养老型、文明实践型等多种类型的10个示范村(社区),以示范点为榜样,全覆盖推进。如今,孝文化已经成为孝南区特色的文化资源,成为这个城市的“靓丽名片”。当前,弘扬孝文化,就是要扩大孝文化宣传,讲好新时代孝文化故事 。建立子女与老人联系制度,从我做起;在城乡各地开启年度“孝星”评选活动。对子女不孝行为进行必要的惩治。
与此同时,让“孝”突破传统的局限,由孝的良知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由家庭向社区拓展,由血缘向市场拓展,由民间向机关拓展。在社区层面,强化社区自治,通过协商形成村规民约,开展志愿服务;在企业层面,建设平等的劳动关系和客户关系,强化契约意识、坚守诚信行为;在机关层面,转变行政作风,实行依法行政、以德行政。
不断融合孝文化 打造营商目的地。孝南区做好孝南文化+旅游、+产业、+健康、+体育、+研学、+科考等系列文章,形成品牌效应,提升孝特色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据了解2024年三季度孝南区集中开工项目共30个,总投资213.23亿元,开工数量、投资体量、项目质量均超去年同期,为加快主城崛起,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注入了强劲动能。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百川终归大海,有自信的文化引领,孝南区的营商环境一定会更优更美好,经济一定会大发展,社会事业一定会大繁荣。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清波(襄阳市樊城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责编:黄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