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滚动播报

应城市全力推进短港河小流域综合治理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3日21:59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黄华、 胡继雄、 丁辉、 张震)短港河是应城市老县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大富水的二级支流。短港河应城境内干流全长19.52公里,分布7镇31村和1个省级化工园区。因过去粗放经营,不注重保护环境,一度水质恶化至V类。

近年来,应城市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主引擎”,探索“一河一策”“双源同治”“三生融合”“四以四为”“五大底线”“六大行动”的123456方法路径,深化短港河治理,摆脱发展路径依赖,让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恢复至Ⅳ类,呈现“生态更美、产业更强、百姓更富”新画卷。

“一河一策”,精准施策绘蓝图

针对短港河流域糯稻产业、数字农业蓬勃发展,盐化工产业加速绿色转型的实际,应城市明确“治水兴业 流金短港”目标,形成治理共识,引领全市上下围绕共识发力。

该市成立了短港河小流域治理工作组,制定包括污染防控、产业发展、共同缔造等专项实施方案,形成小流域治理“1+16”规划方案体系,支撑小流域综合治理。

“双源同治”,源头治理显成效

坚持治“水”是小流域治理的关键,以水质提升为目标,强化源头治理。

在“水的源头”治理方面,通过治理红旗渠、北十港,让大富水和短港河水系连通,常年输送源头活水。

在“污染源头”治理方面,督促所有涉水企业、园区上足用好污水处理设施,做到达标排放。在全省率先推进中水循环利用,多家企业如华能热电、中能建等日均使用中水达数万吨,有效减轻了入河废水负荷。

“三生融合”,示范引领促发展

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积极推动小流域“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发展。

该市规划了“一盐百品,盐海味谷”“一腔储能,世界领先”等“七个一”示范节点。以“一盐百品,盐海味谷”为例,流域内盐化工业园已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连续多年获评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而“一腔储能,世界领先”项目更是引入中能建投资18.3亿元,利用废弃盐矿建成世界领先的压气储能电站。

“四以四为”,汇聚合力共治理

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共同缔造。该市以水系为脉络,两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全线动工,确保沿河水质持续改善;以问题为导向,严格落实中、省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开展畜禽养殖排查整治行动,流域内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8%;以人为中心,建成多个“口袋公园”供居民休闲娱乐;以村庄为节点,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共同缔造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推动流域内31个村实现共同缔造扩面推广。

“五大底线”,守护流域安全线

应城市将守牢“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地质灾害安全”五大底线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该市通过实施短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短港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显著提升流域防洪排涝能力。同时恢复周边灌溉面积3.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2万亩。

“六大行动”,巩固治理新成果

应城市紧盯“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治理目标,组织实施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园区绿色转型、产业振兴、水生态修复治理、城乡统筹发展“六大行动”,并每半年定期考核评价,巩固提升治理成效。

在“生态美”方面,流域内园区污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分别为100%、73%以上。1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在“产业强”方面,流域内云图控股、双环科技等盐化工企业实施技改扩能后,园区单位工业产值能耗下降7.9%,税收增长36%;

在“百姓富”方面,抓好全省“小田并大田”试点,引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磐粮油,发挥“应城糯米”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优势,规模化种植籼型糯稻39万亩,农户每亩增收300元至500元。

【责任编辑:左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