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刘艳 刘佳文 李博)12月9日,走进应城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只见应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上,房屋、道路、河流都三维真实还原;轻点鼠标,房屋的标准地址、常住人口等信息一目了然……在已建成的平台上,中心城区的房屋、摄像头、路灯,甚至文物古迹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数字“身份证”。
今年以来,应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孝感市委关于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以下简称“数公基”)建设工作部署,坚持党政统筹、高位推进,中心城区“数公基”建设工作已顺利通过省政府专家组专项验收。这意味着,在“云端”,一座应城市的“数字孪生”城市正在成长壮大,高效集成、系统协同、安全可靠、快捷便利的“数化应城”发展格局也正加速形成。
应城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性成果验收评价会现场。程国辉 摄
“数字孪生”城市总体建成
“数公基”具体来说,是以城市数字模型平台、“一标三实”系统、编码赋码系统相融合的城市数字底座。其中,“一标三实”系统提供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等最基础的数据服务。
让“数字孪生”城市与现实世界一一对应,“一标三实”工作是关键。
应城市城中街道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丁晋说:“‘一标三实’的核采需要熟练掌握各软件平台的使用,对社区网格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好在应城市城市‘数公基’建设工作专班尽心尽力开展全流程培训,帮我们快速上手应用。”
专班同志认真负责,一线网格员也不甘落后,赶进度、抓质量,“数公基”建设的脚步又稳又快。
“核采APP刚刚应用时在高峰期容易卡顿,为了不耽误进度,大家自发利用休息时间错峰采集,大大提升了采集速度。”丁晋介绍。
新方法、新举措层出不穷。应城市首创“四员”联动工作机制,广泛组织动员社区民警、社区管理员、网格员、市场监管员,一体化推进“一标三实”数据核采、治理、管理工作,该机制被编入《全省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指南(第三版)》,创新“四尺”工作方法,编码赋码“一把尺”、培训指导“一把尺”、贴牌上墙“一把尺”、管理规范“一把尺”,统一规范标准;同时“数公基”建设工作专班同志还自行研发数据比对工具,自查自纠问题数据,填报数据一致率由75%提升到98%。
截至今年10月,应城市已完成主城区网格边界、道路命名、门楼牌号码清理工作,“一标三实”治理上图实有楼栋2.6万个、房屋9.7万户,完成中心城区22万名实有人口身份信息、1.8万个实有单位信息核采、确认和录入工作,综合关联上图率95%以上,目前主城区21.3平方公里信息模型已总体建成。
应城市城中街道月圆社区网格员和民警进行一标三实信息录入。肖明 摄
万物皆有“身份证”
今年以来,应城市依托孝感市“数公基”编码赋码平台,对107类共18.5万个城市实体对象进行编码赋码,实现“一物一码、一址一码、一码通用”。
通过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唯一标识,各政务部门可清晰掌握城市基础设施对象的数量、位置,推动城市设施责任主体的明确,基于“数公基”进行数据的记录、共享和交换,实现城市各类信息资源更加高效的共享、关联和应用。
点击鼠标,视角放大至应城市城中街道机床厂小区,随意点击一个窗户,房屋地址精确至门牌号,户主身份信息、家庭成员乃至常住人口都一一显示。
“以前有的小区可能有多个地址名称,现在我们把这些信息综合采集后,给每个小区确定一个标准地址并赋予唯一数字编码,各部门在需要调取小区信息时就不会出现地址‘打架’的情况。”应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工作人员黄杰介绍,107类实体身份编码共有21位,前6位代表行政地址、中间6位代表分类、后6位则是编号。不仅具有唯一性,而且统一标准,打破了“千行百业,行行赋码,层层加码”带来的信息壁垒。
“大到一栋高楼,小到一个井盖,城市万物都有它独特的数字‘身份证’。”应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周海平说:“有了它们,数字经济的各类应用都可以从‘数公基’平台获取城市基础数据,同时也会把新产生的数据回流给平台,实现‘数公基’的持续运营与生长。
孝感市生态环境局应城市分局工作人员就环境综合执法平台实时数据开展会商。刘佳文 摄
城市治理变“智”理
“数公基”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正逐步影响着应城的城市治理模式。
在孝感市生态环境局应城分局,基于“数公基”平台中GIS底图,结合应城市现有物联设备,全市地形地貌、行政区划、水系河流、污染源分布等“一比一”在应城市环境综合执法监管平台具体呈现,大气、水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数据实时更新变化,黑烟车、涉气、涉水企业等主体也实时在线监管。
平台工作人员仿佛置身云端,将应城水、陆、空全域环境和各类污染源情况尽收眼底,随时可以进行处理调度。
绿色盐化工产业是应城支柱产业,环境监管更是重中之重。
点一点鼠标,画面转到嘉施利(水溶肥)有限公司厂区,企业治污设备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等数据一目了然,环境综合执法监管平台通过整合数据,构建排放异常模型,一旦发生异常排放,平台将自动识别、分析、预警。
应城市“互联网+智慧民政”综合服务平台,依托“数公基”回流数据,能更加精准地定位困难群众的居住地址,为及时救助困难群众提供了更精准、更有效的技术支撑。
“应城市将持续丰富城市实体对象数据类型,加快提升自建系统对接改造率,不断探索公安视频智联等城市治理、政务服务方面的场景应用。通过持续夯实数字底座,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助力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建设,打造涵盖多领域、多层次的智慧城市体系。”应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陈述珍表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