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大学生网评大赛】珍视每一位学生是学校教育之本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1日17:1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某高校一篇题为《24/67656,他们拿下某大最高层次奖学金》的推文引起广泛关注,许多同学都认为自己不被尊重。

其实,这样“造星式”的宣传在高校官媒中并不少见。每年毕业季,“全寝保研”“全员奖学金”的报道屡见不鲜。推免去向越好、越是“六边形战士”、越能为学校增色,高校的宣传力度就越大,反之,中等及以下学生却很少被关注。这样忽视群体情感,缺少人文关怀的宣传内容已经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不小反感。

实际上,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要面临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选择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此时,本应充当学生心灵避风港与成长助推器的校园媒体却很少关注群体需求,仍然将优绩主义奉为圭臬,难以真正起到宣传示范效果。能进入名校,本身就非常难得,获奖名额毕竟有限,未获奖并不意味着不优秀。狭隘地认为获奖即为优秀,未获奖就是失败者,是进入了优绩主义的怪圈。若校园官媒不及时理念更新,其公信力也会大打折扣。

这一代大学生成长在网络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官媒责无旁贷地承担着教育引导的重要职能,是教育引导的重要阵地。据调查,逾70%的学生认为官媒宣传对自身观念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成材的树不用扶”的观念在如今的时代已经不再适用。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高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是一个多元发展的平台,多元性意味着包容不同的兴趣爱好、学术追求与成长节奏。将其他同学当成烘托尖子生光环的背景板,意味着忽略了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多元化成长路径,与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背道而驰。教育宣传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破除功利主义与浮躁风气的禁锢,将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崇尚教育本真的文化养分充分释放,绝不能鼓吹单一的“分数至上”“荣誉至上”。高校官媒应当以此为反例,吸取经验教训,以温暖且鼓舞人心的话语、多元且包容的视角,精心构筑健康的校园舆论环境。如此,方能让学生在充满爱与理解的教育沃土里茁壮成长。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钱嘉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先锋评论团)

指导老师:陈博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