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华容两会|政协委员张耀南:预计未来两年华容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突破240家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5日21:0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12月2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华容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周彬代表政协葛店组建议,加大资金支持,加快人才培养,加紧平台创建,强力推进华容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2.jpg

经过多年发展,葛店经开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创新创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截至2023年,全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共有188家,其中制造业127家,占比67.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家,占比10.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家,占比6.9%;建筑业10家,占比5.3%;其他行业占比5% 。预计未来两年华容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将突破240家。

问题:资金、人才、集群效应及信息获取渠道均有所限制

张耀南委员认为,当前,华容区在推进华容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还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资金获取难度增大。一是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有限。政府财政资金总体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多数科创型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二是商业银行贷款获取难度较大。商业银行“惜贷”特点明显,而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普遍缺少传统银行信贷所需要的抵押、质押品。三是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处于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早期阶段,市场份额和盈利状况不稳定,不具备上市条件,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有待拓宽。

人才作用发挥不佳。一是政府现有的人才引进政策对学历学位要求较为严格,会筛掉部分有技术但缺学历的人才,不利于人才引进。二是企业缺乏高层次人才的获取渠道和快速有效匹配人才的服务平台。三是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对人才的激励方式较为单一、激励力度难以和大企业相比,人才缺少具体的职业发展目标,工作积极性、归属感、成就感不强,人才流失较为普遍。

集群效应发挥不足。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较为独立,缺乏抱团发展意识,集群效应、规模效应尚未形成。一是行业发展缺乏相关牵头部门或协会,呈现多、零、散的特点,上下游企业结合不紧密,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行业自身缺乏明确的发展规划。二是行业内良好竞争环境尚未形成,大企业通过规则制定等方式垄断资源,对中小微企业形成竞争壁垒。

信息获取渠道相对有限。一是企业自身资源有限。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参与政策宣介、大型展会、行业协会活动等程度有限,无法充分获取国内外科技前沿信息和科技资源,缺少合作机会。二是缺少统一的政策发布平台。企业需结合自身业务情况,梳理涉及科创型中小微企业相关政策内容,给企业获取信息增加了难度。

建议:三个方面促进科创型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强力推进华容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张耀南委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科创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如必要的项目研发、技术升级改造等;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区相关部门牵头建立科创型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根据企业的信用情况提供相适应的融资支持。

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出适合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如知识产权抵押等,以缓解相关企业传统抵押物不足的问题,逐步形成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二是加快人才培养。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特别是对重点产业链的高端人才在落户、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依托“武职”、“长职”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人才培育基地,组织开展针对科创型中小微企业的人才培训计划,提升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是加紧平台创建。创建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简化行政审批、申报等手续,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相对便捷的政务服务。同时,结合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实际需求,利用信息化手段精准推送政策信息;创建行业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我区可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智能物流、光电子信息等五大领域分别建立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组建学术交流服务平台。推动学术交流,组织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参加各类博览会、技术交流等科技成果交流展示活动,鼓励更多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参与研发合作,促进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

张耀南建议建立平台跟踪服务体系,区相关部门加强对平台的运行管理和跟踪服务,引导加快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在成果转化、项目申报、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研发和服务能力。

策划:饶瑶、王云桥

执行:张晓琴、潘协凯

文字:王焱尧、阮琼

摄影:胡小军

审核:吕鉴蕾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