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阮琼 通讯员 刘会长)建设现代化特钢之城,西塞山区如何做强产业支撑?
12月26日上午,西塞山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西塞山区区长黄毕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加快产业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抓牢项目攻坚。
记者会上获悉,2024年,西塞山区规上特钢企业总数增至46家,特钢产业总产值达346亿元,人才技术、配套加工、下游延伸、原材料供应、研发创新“五位一体”基础供应链体系逐步形成,获批“省级特钢精深加工创新产业集群”。天新特钢产业园、风电产业园(一期)、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实现满园。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3.19亿元,同比增长77.84%。新入库技改项目13个,投资10.6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培育科技服务企业1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家。富诚机械入选省科创“新物种”企业。大冶特钢入选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排名首次进入全省前十。大冶特钢、振华化学3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这一年,西塞山区新签约、新注册、新开工入库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69个、53个、20个,其中新签约特钢产业链项目37个。投资50亿元的特钢产业下游“强链”项目江苏逸洋制管、投资10亿元的“补链”项目湖南沃曼泵业成功签约。
黄毕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5年,西塞山区持续发展特钢产业。聚焦现代化特钢产业体系构建,持续发力产业链招商和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华南重工等重点产业项目签约,加快特冶锻造三期、逸洋制管等重点项目实施,推动特钢产业向轴承、新能源、航空航天及军工等下游拓展延伸。
聚焦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建,推进特钢产业数字化转型,指导3家以上模具钢企业技改转型,力争2家以上特钢企业入选市级数字化典型示范案例,全年不少于10家特钢企业达到国家级数字化二级以上水平。
聚焦特钢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特钢机电一体化服务中心项目落地,不断做优大冶特钢外协、物流、维修等配套服务。聚焦“特钢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推动职业院校与重点企业对接,建立政、校、企三方合作机制。
同时,引进培育一批高质量光电子信息企业,做精做优医药化工产业,加大生物医药行业招商力度。加大对总部企业支持力度,做好临空经济、跨境电商等产业谋划,服务大谊药业、山东威高、康每乐医药等医药总部企业,力争新引进入驻总部企业5家以上。
深化科创模具研究院与企业、高校合作,推动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研项目。支持大冶特钢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加恒实业、飞沃新能源、荣科智能等企业争创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全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60亿元,“专精特新”企业突破20家。
聚焦特钢产业供应链布局,开展精准、靶向、链式招商。组建产业投资基金,推进项目招引从“政策奖补”向“资本合作”过渡。全年力争完成新签约落户重点项目45个,5亿元以上项目7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