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滚动播报

一线协商绘就 “同心圆” 共同缔造奏响 “幸福曲”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8日13:3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闵丽萍 张艳霞)笔者近日走进云梦县义堂镇黄土坡村的幸福院,30多位老人围坐在一起聊天、休闲,欢声笑语不断,一旁的厨房里则是烟雾缭绕、热气腾腾,阵阵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

“我老伴今年 80 岁,我77岁,我们俩一周六天都在这里吃饭、玩一玩。”龚国英满脸笑容地说,这里年纪最大的老人是黄婆婆。龚国英指向正坐在大门口晒太阳的 93 岁黄德清婆婆,一头黑发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显眼。

“幸福院主要针对村里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和患慢性病的老人进行日间照料,旁边就是医养中心,老人们在身体不适时就能得到及时便捷的护理。”黄土坡村党支部书记高享柏介绍,如今,幸福院已成为村里老人们喜爱的去处。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老人的幸福指数,还彻底解决了子女在外务工的后顾之忧。

然而,谁能想到,黄土坡村曾经是有名的 “软弱涣散村”。那时,班子战斗力薄弱,群众认可度极低,村级环境卫生脏乱差,基础设施条件严重滞后,群众举报、上访事件频发。

面对这一困境,云梦县政协积极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活动,深入指导村庄转型发展。充分挖掘当地黄香孝廉文化资源,以此为基石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建立起“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 党员+群众”的党员联户制度,将31名党员精心划分为8个党小组,每名党员联系12至20余户群众,真正实现了党员包保全覆盖。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村里的大小事务均由群众共同商量决定。

村民们热情高涨,纷纷成立安全家园志愿服务队等10个志愿组织,广泛吸纳党员、教师、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90余人作为骨干力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1+8+10+N”村级治理体系。在这一体系的推动下,志愿服务活动如繁花般在村里各处绽放。比如每年10月举办的“黄香孝文化”敬老活动,为80岁老人集体过生日、免费体检、理发等,尊老敬老之风盛行。

在乡村建设进程中,黄土坡村始终坚持群众参与核心原则,大力推动乡村人居环境“增颜提质”。决策共谋凝聚群众智慧,积极调动各方力量累计筹措资金100万余元,形成了“一心一园一湾一带一坊”的村级发展规划,建成5亩的共享菜园,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村级卫生室、农耕文化馆、黄香学堂、幸福食堂、村民活动广场等一系列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场所,让群众从以往的“台下看戏”被动状态成功转变为“台上唱戏”的主角身份。

此外,云梦县政协委员李亚明更是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为村里成功争取到30万元的乡风文明项目款。这笔款项专项用于村里黄香书屋、幸福院的优化升级以及村基础设施的整体提档,同时大力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不良现象。

村民自发拆除危房、破屋 20 余间,旱厕及临时建筑 37 处,并精心建设花园、果园、菜园等“小三园”。如今的黄土坡村,已然实现了从过去脏、乱、差的“软弱涣散村” 到如今省乡风文明建设试点村、省卫生村、省生态村的华丽蝶变。

近年来,云梦县政协不断创新基层协商民主形式与路径。将 9 个委组的履职重心大幅前移,积极下沉议事平台,把协商会的举办场地延伸至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社区楼栋等基层一线。在隔蒲潭镇、义堂镇、伍洛镇等地持续开展 “一线协商・共同缔造” 协商议事活动多达 30 余次。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成功让共识在一线紧密凝聚、问题在一线妥善解决、委员作用在一线充分彰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奏响了一曲幸福和谐的乡村发展乐章。

【责任编辑:左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