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孕妇产后大出血命悬一线 妇幼专家抢救4小时化险为夷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3日08:15 来源: 十堰晚报

孕妇刘女士顺利产下婴儿却大出血,命悬一线之际,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开通急救绿色通道,手术团队经过4个小时的抢救,累计输血量超过7000毫升,相当于孕妇全身血液的2倍多,最终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3名医生日夜守护3天,成功处置刘女士术后陆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直至她康复出院。

市妇幼保健院西院区妇产科综合科主任李强表示,“此次抢救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医院的应急机制和平时的应急演练以及整体救护能力。”

■记者 赵清

产妇突发大出血 抢救4小时成功救回

2024年12月21日,对35岁的刘女士(化姓)来说,本应是一个值得高兴和庆祝的日子。当天下午,刘女士因即将临产进入市妇幼保健院西院区妇产科,18时30分,顺利诞下体重2.8公斤的女婴。没想到,产后意外发生的情况差点让她丢了性命。

因为刘女士从怀孕开始就一直在该院持续孕检,直到临产前的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加上自主生产很顺利,大家的心情都比较放松。可就在胎盘娩出后,负责接生的医生发现刘女士开始出血,医护人员立即注射相关药物,同时用纱布填充等方式止血。可情况不见好转,眼看着出血量已经超过1000毫升,医生赶紧通知在办公室讨论病例的妇产科综合科主任李强。

李强迅速赶到手术室,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刘女士已经出现了典型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当即决定启动医院三级应急预案,开通急救绿色通道。不到15分钟,包括党委副书记,院长曾传军在内的45名医护人员紧急到岗,协调血源、研讨病情、确定抢救方案、后勤及相关支持,大家分工明确。

经初步判断,刘女士应该为急产导致宫颈下端不收缩引起大出血,手术团队果断对出血部位进行手术,并紧急进行抗凝治疗、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综合治疗措施。经过4个小时的抢救,出血被控制,刘女士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因为出血量实在太大,我们在输血时采取加压的方法。”李强介绍,因为产妇大出血后,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输入的血液很快就通过出血点排出体外,要保持体内血液存量,就必须加大输入量。直至手术结束,累计输血量超过7000毫升,相当于孕妇全身血液的2倍多。

并发症接二连三 日夜守护3天稳定病情

“因为输血量较多,后续并发症的出现随时会危及刘女士的生命。”李强表示。

果然,刘女士术后陆续出现了心脏三尖瓣大量反流、心衰、急性肺气肿、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李强和院本部 ICU支援的两位医生,连续3天坚守在医院,随时观察了解刘女士的情况。

“第4天,刘女士突然出现导流管异常超量血水的情况,我又从家里赶到医院。”李强介绍,因为连续3天昼夜照顾,精神高度紧张,第4天刘女士情况稳定后,他当天晚上11点多回到家,打算好好休息调整下,却突然接到医院电话,护理人员发现刘女士腹腔引流管排出约500毫升血水。他立即换好衣服赶到医院,在仔细确认相关指标后,认为应该是导流管堵塞,原来的血没有排干净所致,吩咐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最终排除创面二次出血可能。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针对刘女士心脏大量反流的情况,李强担心是肺栓塞,本着对其健康负责的态度,他将检查结果发给院本部同事和同行一起讨论,最终予以排除。经过几天的治疗,刘女士逐步恢复,于2024年12月31日痊愈出院。

“此次抢救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医院的应急机制和平时的应急演练以及整体救护能力。”李强认为,在血源较紧张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分管院长出面协调,抢救用血不一定能得到保障;院本部各科室医生第一时间赶到西院区,形成了强大的抢救和护理力量;西院区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对整个过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孕妇生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李强表示,这例无任何高危因素的抢救案例很有代表性,回头将加强对病例的讨论,并复盘抢救过程,从中汲取经验,以此提高部室人员的处突能力。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