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鹤峰铁炉以“四同”之韵唱响民族团结“四季”赞歌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3日12:44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洪叶)12月30日,走进鹤峰县铁炉白族乡集镇广场,放眼望去,一幢幢具有民族特色的房屋坐落在街道两旁,山水环抱,丽质天成;广场上人声鼎沸,2024年民族团结创建成果展现场热闹非凡。舞台上民族歌舞表演活力四射,山歌悠扬,尽显浓郁乡土风情,舞台下农民运动会、职工运动会选手各展身手,赢得阵阵喝彩。以丰收之名展四季和谐,此次成果展既是丰收的庆典、文化的盛宴,也是民族团结成果的展示。

IMG_7834.JPG.JPG

铁炉白族乡位于鹤峰县西南角,全乡辖11个村1.4万人,白族、苗族、回族、土家族等各族群众生活在这里,共同缔造了各民族互嵌共融的和美家园。铁炉白族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资源优势做好民族团结文章,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品牌,聚焦特色产业,大力实施生态富民和文旅融合战略,以“四同”之韵唱响民族团结“四季”赞歌 。

“同题共答”党建领航扎“共识根”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7月26日,一堂别开生面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党课活动在泉峪村开展,全村20余名党员参加了此次党课。

在这次党课中,党员通过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充分认识了解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与丰富内涵,并以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身边事例向大家讲述“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和民族团结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日常事例。

今年以来,铁炉白族乡以加强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党员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激活“三会一课”活力,将民族团结与“三会一课”有效结合,以党建领航,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以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重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扎牢“共识根”,构建全员覆盖、整体提升的学习格局,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开展服务到户、送学上门、宣讲进村、“村间夜话”等活动,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把民族团结进步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持续开展农村党员轮训、优化党员分类管理,以组织联动带动产业、治理、人才协同发展,以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ea935d7603416c0e4e8f036acc5d951.jpg.jpg

“同频共振”多元共治开“平安花”

“七组的张哥和五组的刘哥因为修剪茶叶过界发生矛盾,已经调解,近期需回访。”

“八组的村民任哥与同组的凯哥宅基地纠纷,还需持续关注。”在11月矛盾纠纷研判会上,鹤峰县铁炉白族乡铁炉村村支两委成员及矛盾调解小组成员对村里的矛盾纠纷进行研判分析。

矛盾调解小组吸纳了志愿者、道德楷模、退休干部等人员,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采取全面摸排、定期研判、回访评估等措施,从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回访巩固效果形成闭环管理,做到矛盾纠纷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为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提供坚实保障,有力促进了平安和谐,绘就平安“枫”景。

铁炉白族乡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五进”,统筹“五老”协会、志愿服务队等自治组织力量,织密社会治理“一张网”,依托“1+4+N”工作模式,深化“平安铁炉”建设。完善治理体系,强化政治引领、法治筑网、德治润心、自治固本,画好社会治理“同心圆”,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基层基础。推行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制度,约定村规、群防群治,实现村民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有效提升了群众法治观念,社会大局持续保持稳定,筑牢安全底线,“平安花”常开。

白族儿女忙摘橘.JPG.JPG

“同心协力”融合发展结“致富果”

10月24日,在铁炉白族乡鹤峰县三农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基地,正值茶园管护的时期,茶农们正在穿梭在茶园内,忙着给茶树修枝、深翻施底肥、石硫合剂封园……为来年茶叶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茶叶是铁炉白族乡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该乡茶叶种植面积2.2万亩,全乡有机茶转换认证基地面积1.83万亩,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鹤峰县三农茶业有限公司为4家规上工业企业之一,成立于2010年3月,拥有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主要经营出口茶原材料,产品主销国内大型外贸出口公司。年收购茶叶鲜叶6000多吨,收购绿毛茶2600多吨,带动就业人数共计99人,年产值超过了1亿元。

今年以来,铁炉白族乡积极发展壮大“有机茶”和“特色水果”优势产业,走出一条以茶产业为主导的“茶果旅”融合发展道路,结出“致富果”。该乡坚持走“全域有机”之路,做大做强具有铁炉特色的有机茶产业,全年茶叶产量达到1.2万吨,开展多轮次有机茶转换培训,夯实产业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新增丑柑、砂糖橘种植面积1200亩,建成了碉堡金秋砂糖橘、春见丑柑、铁炉阳光一号桔柚特色水果种植基地;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逐年发展蜂蜜、香椿、箬叶、楠竹、生漆、棕片、五倍子等山货,兼具“绿色”“富硒”“有机”三大特点的铁炉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使绿色资源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让群众荷包“鼓起来”。

IMG_7912.JPG.JPG

“同向发力”改善服务犁“暖心田”

位于集镇的文化广场,白天是思想文化宣讲的大舞台,晚上又化身成为居民娱乐的好去处,村民在欢快的音乐中跳起舞蹈。

“集镇文化广场给我们热爱健身的居民们提供了好去处。如今,我们的队伍已经壮大至30余人,经常会组织周边的百姓一起切磋舞艺,丰富农闲生活。”铁炉集镇的舞蹈队队员纷纷表示。

铁炉白族乡聚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同向发力”犁“暖心田”,加快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积极创建卫生乡镇,健全社会保障长效机制;搭建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平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充分挖掘村落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九子鞭、杖鼓舞、围鼓、唢呐等民族歌舞及皮影、渔鼓、傩戏等民间艺术,打造民族文化长廊,打造特色文化校园,以开展‘阳光大课间’为平台,将舞蹈“霸王鞭”融入学校素质教育实践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搭建群众学习教育平台,开展知识科普、移风易俗、文化文艺、政策法规等文明实践宣讲活动,举办柑橘文化节、文化惠民演出,推广志愿服务活动,把民族文化根植于群众心中。


【责任编辑: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