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东湖观舆|成也跟评 败也跟评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4日17:59 来源:

东湖观舆1119.png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主编舆情分析师 卢霜

当前,网络社交平台的评论区成为网民互动重要渠道,是观察舆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也成为观点散发传播的集散地。网民互动跟评对舆情处置具有双刃剑效应,可能对舆情事件产生扭转偏差、补充延伸等作用,但也可能存在不实信息传播、情绪煽动等乱象,导致舆情走偏,干扰网络秩序。

梳理发现,网络跟评有时会给社会治理、舆论引导、形象建设带来助力。

诸如,提出建设性意见。在热点新闻背后,网民可能围绕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议题进行讨论,其中不乏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甚至部分建议具有较强实操性,是已经在其他地方获得成功探索的做法,这对于涉事单位和主管部门处理相关矛盾问题而言具有较强参考意义。如近日,浙江省教育部门发布探索学生校服循环使用的倡议,该倡议旨在推动绿色发展是好事,但安全卫生、循环过程的规范监管、衣服的质量耐用性等问题让部分网民产生疑虑,针对这些问题,在相关报道的跟评区,网民提到统一定价、自主采购和统一购买相结合的深圳模式可有助于实现校服循环使用,相关建议给地方政策落实执行提供了新思路。

再如,提供形象建设素材。网民在跟评区的互动,可能成为有关部门展现“民呼我应”、亲民创新等正面形象的素材。今年4月,湖北省文旅厅官微在其日常信息发布的跟评区,捕捉到网民列队发表“嗯”的跟评这一现象,随后加强了宣传策划,其中更是有一位ID在美国、祖籍湖北的网友的留言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其表示“集满10000个‘嗯’,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上给湖北打广告”。在真的集满了13000多个“嗯”后,该网民履约,湖北省文旅厅在微信平台发文报道关注了这一暖心事件,助推了话题热度,也展现了良好的亲民形象。

此外,网民跟评还可能起到补充延伸、扭转偏见的作用。由于社交平台的信息往往对新闻报道进行了精简,内容呈现相对不全面,部分可能因为编辑人员素养问题导致关键信息缺失引发了误解误读,还有的报道本身就可能对部分信息的采访报道不够全面,而部分热点新闻背后的网民跟评,有时能起到对碎片化信息的补充作用,部分事发所在地的网民则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内容补充爆料,实现舆情纠偏。如2024年3月,天津市的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游览车引发了舆论争议,原因是有网民视频爆料称拉游览车的马累到瘫软,当街卧倒罢工不干了,对此,有知情的网民跟评表示,本地人都知道这是电车,无需马力来拉。相关景区也对此进行了回应,有效扭转了舆情风向。

但值得关注的是,网络跟评也可能对舆情事件产生消极作用。

固化认知带偏舆情走向。在社交平台跟评区,部分事实性的爆料虽然未经证实,但若是官方信息透明度不足,或者刚好切中了网民的某一些猜测或固有认知,如部分来自所谓“当事人”“知情者”“本地人”等角色的爆料,往往容易迅速赢得网民的信任,成为舆情风向转变的关键因素,或者导致网民形成先入为主的认知,即便后续发现相关传言有误,此时要通过官方通报实现认知扭转也存在一定难度。2024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暴力伤医事件,午休时间仍在加班的医生李晟,遭人持刀伤害,经抢救无效身亡。此事件在发酵初期,当地部分所谓知情人士在评论区发布关于被害医生的背景、凶手作案动机等碎片化信息,助推了舆情热度,且关于案发原因形成了一定的先入为主的认知,对后续舆情处置引导带来新的风险挑战。

制造对立渲染负面情绪。网民跟评互动可能通过不当关联、叠加强化、上纲上线等形式,导致质疑、泛化、偏见等负面情绪扩大,加剧事件传播发酵,激化矛盾、制造对立,甚至可能衍生新的舆情风险。2023年10月,成都一2岁女童遭烈犬撕咬引发关注后,跟评区出现了如“不要相信法律,和狗主人拼命”“全面禁止养狗”等言论,网民还在“警方辟谣大型犬主人被孩子家长砍了”等报道后跟评称“宁愿是真的”。这种将问题泛化,渲染情绪对立的言论,为事件的舆情处置增加了额外难度。光明网等媒体报道也提及,部分境外不法机构还可能通过创建大量用于制造舆论的网络账号,在社交媒体中主动操纵设置话题,并在评论区中刷屏控评,激化矛盾、制造对立,企图带偏舆论风向,操纵舆论话题。

跟评组合滋生新风险。网民的跟评互动行为,可能通过列队重复、正话反说等方式,表达某一种观点或态度,或者因为跟评内容的空间组合,给人带来不良联想,滋生新的舆情风险。2023年8月,当地媒体报道“四川巴中市委书记和选手们一起开跑半程马拉松” 的视频意外爆火,获得11.2万条网民跟评留言,内容均是对书记本人的正面点评,因为网民过分地对其举手投足进行夸赞,让人马上能读懂其表达的内容并非字面意思,而是对官本位文化的不满和反讽。

带来谣言滋生传播风险。围绕新闻事件的互动跟评,因为缺乏把关人角色,可能存在博取流量的商业机构和个人,或者不法分子恶意抹黑攻击、浑水摸鱼,发布虚假信息,导致评论区的信息真假混淆,普通网民很难分辨。根据新华社报道,部分不法分子可能通过招募“水军”、使用社交媒体机器人等方式,在评论区中肆意编造散布抹黑我政府、政策的不实言论,或歪曲我国历史误导民众认知。或者散布大量刷屏野史、伪史,妄图诋毁抹黑我国历史文化与英雄楷模,消解人民群众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及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同。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事实性的信息也可能出现传播变异,碎片化和主观性解读导致出现以讹传讹。

由此可见,网络跟评对舆情风向的正反作用不可小觑。对此,应加强热点新闻的跟评区内容监测关注,做好及时的风险研判和处置引导,让网民评论成为舆情处置的“良师益友”,而非成为负面舆情的导火索或催化剂。

专题:东湖观舆

【责任编辑:卢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