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如何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月6日,黄冈市政协委员汪子云表示,必须把创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用”为导向、以企业主体,加快构建科创供应链平台,为产业创新增强“内驱力”。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黄冈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118家,居全省第4位;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48家,居全省第8位。全市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8家、省级科创新物种企业119家。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高新产业增加值277.29亿元,增速达12.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6.4%。
“成绩固然可喜,但问题不容忽视。”汪子云指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足30%。产业链条不长,龙头企业缺乏。以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还未完全建立。与武汉协同创新不够紧密,对创新资源的吸引力、承载力、集聚力不够强。
他建议,紧扣特色产业抓培育,聚焦蕲艾、石材、茶叶、纺织等特色产业开展重点培育和跟踪服务,力争特色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稳步增长。
同时,构建科创供应链平台,注入产业创新“内驱力”。做优“天网”平台,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使用全覆盖,实现创新需求与专家教授、成果专利和政策条款精准匹配。
做实“地网”体系,构建“1+10+N”“地网”体系,做实市、县两级科创供应链服务中心和服务联盟,常态化采集市场主体需求供给信息、开展供需撮合。
强化“金网”支撑,充分发挥“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作用,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专员机制,推动金融资源精准赋能科创企业。丰富充实“政策包”,市级制定专项政策,每年设立1200万元科创供应链专项激励资金,对关键技术攻关、供需撮合进行激励。支持县市按照“一业一策”思路,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推动形成“1+N”的“政策包”结构性支持政策体系。
他提议,聚焦该市石材、磷化工、蕲艾、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创新需求,以科创供应链平台为载体,组织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打通制约转型升级的堵点卡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布局建设一批重点科创项目,加快推进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建设。
策划:郭斯、王焱尧
记者:胡小军、阮琼、陶辉、金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