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2025年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洪山礼堂拉开序幕。会前,在洪山礼堂外,院士专家走红毯活动是每年科技创新大会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今年科学家走红毯活动迎来了第六个年头。活动现场,上百米长的红毯从洪山路的一侧一直延伸到礼堂内。会上宣读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共授予337项(人)科学技术奖励。武汉大学夏军院士和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院士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就在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战略抉择,引领着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国科创投入就在持续增加,国家创新体系也更加健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地涌现,科技产出量质齐升。这一年,湖北科创领域也是捷报频传,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湖北多措并举,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创新创造容错机制、优化服务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激活着科技人才发展的“一池春水”。比如,2024年8月,湖北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也就是这一年,全省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数量、青年拔尖人才支持数量、新进站博士后数量同比增长10%、48%、33.2%。
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经费也是体现科技创新活跃度最直接的指标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结构持续优化。近年来,湖北也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精准支持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刚刚过去的2024年,湖北全社会研发投入1408.2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位居全国第3,研发投入强度较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国第1。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助力着湖北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于湖北,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赋予“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使命任务。接下来,要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多措并举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林溪(汉江师范学院“红笔”网评团队)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