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政协第六届黄冈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黄梅戏大剧院开幕。黄冈市政协委员、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何启明就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据介绍,黄冈市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10个省级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企业数、固投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80%、75%、50%以上,是全市产业生态构建的重要节点、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更是外界看黄冈、看县市区的重要窗口。
但新形势下,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产业培育、平台建设等方面也遇到瓶颈和困惑。开发区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找到出路。为此,何启明就加快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建平台,做强开发区
平台是建强开发区的支撑。何启明建议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开发区要组建管委会直管的产业投资公司,打造产业培育、基金投资、园区运营主体,以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创新化服务,为开发区改革转型、双招双引等赋能。让职能“归位”,用专业“提效”,在“产业驱动”上做加法、在“行政色彩”上做减法,剥离固化体制束缚,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何启明认为,良好的产业氛围离不开集约集群虹吸、功能配套保障和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集群化、专业化、链条化的产业生态圈作引擎。
各开发区一方面要秉持“对内整合”落实产业链招商,撮合区域内龙头企业供需对接和要素汇聚,营造“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工业氛围;另一方面要坚持“对外开放”主动融入省级供应链,连接创新链、产业链、消费链,借供应链平台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构建更坚固、更有韧性的工业体系。
“开发区未来产业的从业者,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这类人才对居住环境、生活环境有着较高的品质要求。”何启明建议,开发区需要不断强化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的有机融合,利用“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将产业园区深度嵌入城市,打造“无界园区”,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以一个完整城市形态来发展制造业,通过工业园规划再定义制造,让人回归制造中心。
优体制,做实开发区
当前,黄冈市已完成市区“四园”的整合,在黄冈高新区做了剥离社会事务,压缩管理层级等方面尝试,正在研讨推进管委会+公司和财税体制改革。
何启明建议,对标借鉴宁波、厦门等先进经验,进一步向开发区放权赋能。重点聚焦开发区发展需求,动态调整权限清单,采取“点菜式”赋予开发区规划、土地等关键经济管理权限更大自主能力,确保下放权限“接得住”、“用得好”,减少办事层级和环节,让企业办事不出开发区。同时,推动开发区实行扁平化管理、重构岗位设置、灵活运行机制。
二是理顺开发区和母城的关系及开发区之间的竞合。在市级层面,建议建立统一的协调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各开发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产业协同等,避免不同类别开发区之间的功能定位交叉重叠、同类开发区之间过度竞争和产业同构。
在区域层面,要建立跨行政区的联席会议机制,定期沟通区域内各开发区、功能区之间的发展改革问题,提升区域内开发区、功能区之间的产业协同互动、减少开发区与行政区的摩擦等。
在职责层面,厘清开发区与属地政府边界事项,开发区与属地母城实现规划融合、产业互补、事务剥离;突出开发区经济功能,让开发区轻装上阵,聚焦主责主业。
三是要深化全市开发区体系同频共振。借全国新一轮开发区公告目录修订之际,理顺各地开发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考核机制,尤其要进一步厘清“一区多园”的管理体制,避免“大家都管”最后变成“谁都不管”,强化核心园与各开发园之间的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形成引领带动、五指成拳的一盘棋创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全市开发区内生动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何启明还建议,把开发区人才改革放在优先位置,全链条推进“专业人”灵活涌入,借人才机制改革激发开发区创新活力。
策划:郭斯、王焱尧
记者:胡小军、阮琼、陶辉、金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