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记者 黄铮 通讯员 李婷婷 张练)时光长河中,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乡村记忆。时过境迁,当老建筑与老物件“芳华”不在时,如何巧妙地让这些“沉睡资源”变成“有效资产”?
1月18日,来到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可以发现公社礼堂、粮管所等昔日小镇地标正接连焕新,成为当地人民群众休闲游玩的打卡地。
旧粮管所变身农贸市场
1月18日上午,暖阳轻洒。由原张公粮管所华丽蜕变而成的官埠张公农贸市场正式开业。
复古的红砖搭配着简洁的白色花砖,尖顶之上,红色五角星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墙面那苍劲有力的“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字样,瞬间将人拉回那个充满奋斗激情的年代,满满的年代感如潮水般扑面而来 。
“这里都荒废七八年了,现在终于又重生了!”54岁的原粮管所职工祝建新笑得很灿烂。他曾在粮管所度过了25个春秋,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深深篆刻着他的青春奋斗足迹。
祝建新说,原张公公社粮管所于1972年建成,曾是当地保障粮食储备的重要枢纽,粮食储量可达400万斤。1998年,粮管所改制成张公粮食购销公司,2005年又转型为粮食收购点。2018年,随着更先进的粮食储运中心拔地而起,这里便渐渐荒废了下来。
2024年9月,一场“头脑风暴”在官埠桥镇干部中展开。集镇多年来一直缺少一处集中的农贸市场,菜贩们只能沿街露天摆摊,风吹日晒,十分辛苦,而且摊位杂乱无章,严重影响镇容,群众们买菜也诸多不便。
于是,有干部提出,何不趁着张公老街提档升级项目的东风,把闲置的粮管所改造成农贸市场呢?这一想法提出后,立刻得到了大力支持。
如何用最少的资金,办出人民最满意的事?经过多轮征集群众意见决定,秉持着不大拆大建、还原旧貌、重拾记忆的理念,只进行了清理和修补,同时添加20世纪70年代设计元素。老粮管所总面积一共300多平方米,将粮管所一半面积精心打造成邻里菜场,设置了10个摊位。
1月7日起,官埠桥镇陆续引导菜贩入驻。如今,走进菜场,鱼肉禽蛋、蔬菜副食一应俱全,种类丰富。
农贸市场开业当天,猪肉摊前生意火爆,营业不到两小时,销售额就达2000元。摊主杨光明在老街路边露天摆摊卖肉5年,现在有了遮风挡雨的摊位。他说:“政府做了一件大好事。”
荒废20余年老礼堂重现“幸福时光”
在官埠桥镇,还有一处荒废多年的建筑也被激活利用。
“那时候一张电影票也就几毛钱,这里放映过很多经典电影,像《英雄儿女》《鸡毛信》《小兵张嘎》《五朵金花》《刘三姐》等等。”57岁的居民程家俊回忆起张公人民公社大礼堂,眼里满是怀恋。如今,这里焕然一新。
“这都是50多年前由张公公社全体木工师傅们齐心协力打造的643把木椅,如今重新刷漆后,还跟以前一样呢。”61岁的张公乡老干部季久元轻轻抚摸着重新喷过漆的木椅,眼中满是感慨与怀念。
季久元介绍,张公人民公社大礼堂和老粮管所的建设时间相近,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是举全公社之力修建起来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可谓盛极一时,不仅播放电影,各类文艺活动、重要会议也都在这里举行,是整个公社的文化活动中心。
然而,随着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官埠城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礼堂渐渐跟不上时代的快节奏。
“要让这里重现芳华官埠!”官埠桥镇党委书记张文彬的一声号召,赢得了众人大力支持。
周边住户纷纷主动拆除违建,为大礼堂的改造腾出空间;老居民、老干部们齐心协力,翻阅镇志,努力拼凑起那些渐渐模糊的记忆;镇里还专门请来专业的设计公司,共同探讨设计改造思路。
虽然大礼堂已经荒废了20余年,但主体结构和大部分设施都保存得较为完好。改造过程中,只需更换那些破旧不堪的门窗,对墙面和木质翻椅进行重新刷漆,再加入旧电影海报等充满年代感的设计元素,瞬间就营造出了浓浓的复古氛围感。
改造项目的执行方负责人蔡猛引领着大家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一处面积90平米的空间豁然开朗。据介绍,镇里还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一场极具“文艺兵”即视感的演出。
2025年,官埠桥镇还将继续对老火车站、纪念馆、官埠桥这几组老建筑进行改造升级,以这些老建筑为点,串联成线,让官埠桥镇的历史文化魅力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