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赤壁建工集团立足民生做项目,“三结合”助力高标准农田改造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4日10:26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光琛)1月16日,在冬日的暖阳下,赤壁市温泉村经过改造的农田方方正正。白石港旁,工人们正在按照标线指引精心砌筑水沟。在赤壁,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全面夯实了粮食生产基础,保障了粮食安全,也成为了赤壁市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坚实推手。

微信图片_20250123165448.jpg

近年来,赤壁建工集团在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施工中,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与农田实际需求相结合,采取高标准、严要求,全面布局,因地制宜的综合施工法,让高标准农田成为赤壁的一道独特风景。

与小流域治理结合,让农田成为生态

据了解,赤壁市温泉村本次农田改造总面积730亩,全部集中在白石港左右。白石港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赤壁市对白石港沿线按照“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标准,将白石港打造成“一个有温度的地方。”

“我们来这里进行农田改造施工,首先考虑的就是白石港的生态。”赤壁建工集团施工管理人员李振东介绍。

微信图片_20250123165447.jpg

为了将高标准农田改造落实到位,又恰如其分地嵌入白石港小流域生态环境,施工之前,他们就多次对该地农田与小流域进行了考察,并根据小流域治理的实际效果,调整农田整治方案。

“按照农田改造标准,农田整治合成面积越大越好。但是在白石港,我们根据小流域治理时所修筑的拦水坝,来确定农田面积。”李振东介绍。

为了将农田嵌入小流域治理之中,成为小流域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该集团在施工中,按照每一道拦水坝做成一方田,让农耕生产道路与拦水坝平齐,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视觉上的整齐划一的效果。

同时,在修筑灌排水沟时,根据白石港流向,将水沟与港体平行,形成相映成趣的画面感。

与乡村振兴结合,让农田成为景点

1月15日,在车埠镇芙蓉山村高标准农田改造现场,施工人员驾驶着挖机,按照地面布线,一丝不苟地操作着。

“我们在这里进行农田改造,不是技术上的考验,而是审美上的考验。”赤壁建工集团现场技术人员谈稽祥笑着说。

微信图片_20250123165451.jpg

芙蓉村地处赤壁市旅游快速通道边上,连接着5A级景区赤壁古战场及赤壁东港湖生态景区,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要从这里经过。道路两旁的村庄更是抓住这个契机,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

必须把高标准农田改造作为景点来打造,助力乡村振兴。芙蓉村农田改造在施工之前,赤壁建工集团党委书记魏运涛组织施工人员,现场踏勘,制订方案,在保证“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目标下,将农田改造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有力推手来进行谋划。

“我们的每一次施工都经过精心测量,每一道田埂,每一条生产路,都是严格按照布线施工,不仅田方正,更要路笔直。”谈稽祥介绍。

为了将农田改造与景点融合,他们施工中按照落差超过一定高度即进行一次调整,使农田形成层层叠叠的梯田样式,从而形成独特的农田风貌。

与实际需求结合,让农田成为产业

“农田改造施工不是按照图纸完成任务,而是要把农田改造成确保老百姓增收创效的产业。”这是赤壁建工集团党委书记魏运涛对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施工负责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白石村,设计图纸上只有砖砌水沟2400米施工要求,可是,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中发现,由于地势原因,这些水沟并不能满足高坡农田的灌溉。对此,赤壁建工集团立即做出调整,新增灌排水沟4000米,夯实每一块农田用水保障。

微信图片_20250123165450.jpg

鸡公山村在赤壁市2024年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中,共有4200多亩农田纳入改造范围,这些农田分布在各个沟岔,要在规定工期内完成改造,不影响村民耕种,面临一定难度。

对此,赤壁建工集团立即着手解决施工问题,先后调配23台大型机械,入驻该村进行农田改造,提升施工质效。

“民生工程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解决群众面临的困难,保证老百姓利益的最大化。”魏运涛说。赤壁建工集团在民生工程上,一直以来,正是抱着解决老百姓困难的宗旨,一步一个脚印。

在全市的各个乡镇,都有建工集团在民生工程上兢兢业业的身影,获得了老百姓及社会广泛赞誉,展现着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