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滚动播报

新春走基层 文化看传承丨于红色热土,守文化传承“精神原乡”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06日17:5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开栏的话

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

孝感作为中华孝文化名城,以孝文化为底蕴,其县市区也各具文化特色,如大悟红色文化、云梦简牍文化、安陆李白文化、应城膏盐文化等等。孝感市不断探索文化资源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让古老的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光彩。

蛇年新春伊始,荆楚网聚焦孝感各地特色文化,策划推出系列报道《新春走基层 文化看传承》,敬请关注。

摄制:李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黄菲、李好 通讯员易荣波、李怡)波澜壮阔28载,红旗漫卷大悟山。湖北大悟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全国解放战争打响地,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在这里诞生,徐海东、聂凤智、刘华清等37位共和国将军从这里走出……深厚的革命历史积淀红色文化,红色热土之上厚植红色基因。

广传播,大别山上红旗飘

在革命的峥嵘岁月里,大别山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群众基础,成为武装斗争的重要据点,无数战斗在这里打响,热血洒满每一寸土地。这片英雄的土地,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孕育出伟大的大别山精神。

第一届“大别山上红旗飘”主题传播活动。通讯员 供图

2023年7月1日,首届“大别山上红旗飘”主题传播活动在大悟举行,鄂豫皖3省12县(市、区)联合成立“大别山振兴发展协作体”,以“传承红色基因  助推五大振兴”为主题,开展“中广核杯”红色故事宣讲大赛、《红色经典·童声唱—走进大悟》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研讨交流等系列活动。

第二届“大别山上红旗飘”主题传播活动 。通讯员 供图

2024年9月27日,以“传承红色基因,助推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大悟启动第二届“大别山上红旗飘”主题传播活动,举办大别山茶文化交流会、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政策发布会,举行大别山红色文旅推介大赛、红色情景剧《大别山奶娘》《到中原去》首演仪式、青年同唱爱国歌曲等系列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深化交流与合作。

如今,“大别山上红旗飘”已成为大别山鄂豫皖3省弘扬红色文化、凝聚大别山老区人民奋进力量的红色品牌活动。

“红色爷爷”黄世鹏。通讯员 供图

赓续红色文化,关键是要讲好红色故事。大悟“红色爷爷”黄世鹏在世时,坚持义务宣讲红色故事38年,生平写下150余万字的红色故事笔记,组织撰写了40篇30万字的大悟红色经典小故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

2024年大悟县红领巾讲解员大赛。通讯员 供图

“红色小导游”志愿服务队小导游正在做讲解。通讯员 供图

一代接一代,口口相传的是红色故事,无声传承的是红色基因。大悟通过开展红色研学、打造红色志愿小导游、举办红领巾讲解员大赛等各类形式,助力红色故事不断入脑入心。2024年,大悟县先后培养600余名“红色小导游”,他们利用周末假期,为广大研学者和游客提供志愿讲解服务1100余次。

出精品,红色文艺绽芳华

当红色文化遇上非遗,传承的意义又添几分厚重。近年来,大悟创新思路,将红色文化与北路子花鼓戏、钢镰大鼓、高腔皮影等省级非遗进行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

其中,《大悟烽火》《到中原去》两部作品连续两届参加湖北省艺术节展演。

北路子花鼓戏《大悟烽火》。通讯员 供图

《大悟烽火》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红军主力部队执行中央决策撤离大别山地区后,便衣队队长杨明光带领战士们再上山,积极开展游击斗争,发展壮大革命队伍,成为大别山地区一团永不熄灭的革命火种。

北路子花鼓戏《到中原去》。通讯员 供图

《到中原去》演绎了革命战争年代,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投奔革命以及参加中原突围的故事。

《大别山奶娘》演出现场。通讯员 供图

《大别山奶娘》讲述了大别山以宣化店镇为中心的一群普通农村妇女,挺身而出,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突围部队留下的1200余名嗷嗷待哺的革命后代,用善良、勇敢和无私书写了震撼人心的人间大爱,艺术地再现大别山老区人民爱党爱国、拥军爱民的感人故事。

大型红色舞蹈剧目《妈妈是军人》。通讯员 供图

红色精品创作持续不断,红色文艺擦亮传承新名片。不久前,由大悟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20多名学生参演的,以大悟红色人物张光然为故事原型的大型红色舞蹈剧目《妈妈是军人》在省市获评文艺节目创作优秀奖。

四季“村晚”上的钢镰大鼓表演。通讯员 供图

“日常我们也会通过开展红色文艺宣讲、四季村晚、红廉文化五进等惠民活动,将大悟本土的红色故事送到广大群众中去,让每个人沉浸式感受大悟红色精神。”大悟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晓燕说道。

除了剧目创作,近年来大悟还出版编辑了《大悟红色小故事》《红色地名故事》《红色经典歌曲》等各类红色书籍,将红色文化浸润到各个层面。

循史迹,红色基地融文旅

中原突围纪念馆。通讯员 供图

走进位于宣化店镇的中原突围纪念馆,虚拟战壕里硝烟四起、枪声不绝,冲锋号响起,战士们奋勇向前……展厅巧妙运用声光电技术,将中原军区的革命先烈们不畏强敌、奋勇抗战的那段峥嵘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中原突围纪念馆。通讯员 供图

参观红色基地,了解红色历史。通讯员 供图

“我们会因人施讲,针对不同群体来参观场馆,采用不同的话语体系去讲解红色故事。”大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宣教科辜小娟说,近几年来,大悟充分利用像全国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中原突围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等基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研学活动。

同时,大悟以红色基地为圆心,串联起周边的美丽村庄、绿色产业,打造红色旅游线路,推动红色文化与农业产业、乡村旅深度融合。

宣化店镇河西村杨湾。通讯员 供图

以中原突围纪念馆为中心,宣化店镇打造鄂北风格民居,修建中原红街、中原军区大食堂,叫响“看纪念馆、走突围路、吃红军菜、忆红军苦”红色旅游线路。

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通讯员 供图

芳畈镇白果树湾共享菜园。通讯员 供图

以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为中心,芳畈镇将附近的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八大处”旧址、鄂豫边区党委办公室等28处旧址进行修缮,串联红色史迹主轴线,开发文创核心街区、共享菜园、农家乐等多元业态。

徐海东大将及亲属烈士纪念馆。通讯员 供图

刘华清故居纪念园。通讯员 供图

杨松烈士革命事迹陈列馆。通讯员 供图

此外,还有新城镇的徐海东大将及亲属烈士纪念馆、吕王镇的刘华清故居纪念园、四姑镇的杨松烈士革命事迹陈列馆等革命纪念场所。通过打造红色基地,保护珍贵历史记忆,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形成“红色文化+”模式,创新融合旅游业,推动红色文化传承。

美丽大悟,红绿融合。通讯员 供图

大悟县文化和旅游局旅游股股长汪文婷介绍,目前,大悟已推出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13个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红色大悟·绿色崛起”入选湖北省1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景点每年接待游客超150余万人次。

历史遗迹成为生动课堂,串联起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文艺创作与红色故事交融,滋养着一代代人的红色基因。在大悟这片红色热土上,红色文化传承的步履从未停歇。

【责任编辑:左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