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政协第十届麻城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麻城市政协委员邓晓松在提案中建议,健全协商工作机制,找准协商切入点,强化协商文化之城,探索一线协商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近年来,各政协委员议事室在市政协的指导下,通过一线协商架起人民群众连心桥、建强委员履职新平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网,有效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社会治理效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麻城篇章集聚强大动能。
然而,邓晓松认为,该市一线协商融入基层治理还存在以下短板:
一是一线协商与基层治理融入不深。乡镇政协委员活动组组织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协商频次与群众期盼还存在差距。各基层议事平台基础、能力参差不齐。
二是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不高。目前全市基层治理缺乏统一规划指导,相关工作没有明确任务指标,不利于形成齐头并进、压茬推进的工作态势。基层治理中存在部门管辖范围边界不清或多头管辖导致管理出现真空地带的现象。
三是基层治理职能整合力度不够。治理资源与群众需求不匹配,有的以属地管理代替职能管理,有的将派驻力量下沉到基层,但仍然各自为政,部门条块之间缺乏协调与协同,基层无法对其进行整合。
如何探索一线协商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邓晓松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健全协商工作机制。一是不断推进政协党的建设与基层党组织的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二是构建长效机制。建立“一线协商平台+多个活动平台”“一个专委会+多个界别”“一名委员+多名界别群众”的工作机制,推动委员密切联系群众,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服务基层治理,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三是拓宽协商渠道。结合实际搭建各类对话交流、恳谈沟通平台,聚焦服务基层民生,精选“可商量”议题,在参与人员上体现“广商量”特色,引导委员加强与界别群众的沟通联系,积极邀请广大群众参与民生议事活动议题征集、前期调研、协商恳谈等活动,让广大群众说得上话、协商得好、办得了事,积极邀请相关部门、专家等参加协商,突出解决基层群众关注难点问题。
找准协商切入点。一是建立“政协+网格”模式。立足网格化下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推进网格布局优化调整,推动协商与党建、综治、维稳、应急、卫健各项工作深度融入,推进资源进基层、入网格,做到“一格多元、多元联动”。二是加强基层协商。不断增加民生议题比重,建立完善议题自下而上产生机制,从民生的热点、痛点问题中优选议题,找准党政重视、群众期盼、政协作为的结合点,采取党委政府“交题”、委员向群众“征题”等方式确定协商重点议题,确保协商在点上、解题在难上。三是促进政协协商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积极适应城镇化阶段性特征和城市基层治理形势任务变化,围绕打通“聚人、安居、兴业”这个经济社会循环,以社区治理为切入点,围绕建立与人口流动趋势相适应、与城市建设相匹配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等深入开展协商,推动基层治理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强化协商文化支撑。一是增强协商意识。将协商文化培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书香政协、领导宣讲、党校培训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二是丰富协商载体。拓展协商渠道和范围,推进智慧政协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展微协商、网络议政、远程协商,让政协走近群众;充分发挥乡镇政协委员活动组职能,利用现有的乡镇和村级议事室,扩大议事室适用范围,将周边未建立议事室的村分片纳入管理开展协商,没有建立委员议事室的村(社区)也可以村级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场所为依托开展一线协商活动,不断扩大协商的参与面和覆盖度。三是提高协商质效。通过开展座谈、走访、调研、视察等活动,主动密切同社会各界的联系,让更多群众看到“群众有诉求、政协敢发声、相关部门抓落实”的生动实践,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一线协商中来。
策划:陈鹏、王焱尧
执行:陈晓辉、肖杰、高杰
记者:胡小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