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7000万流量”与“诗意巴东”的意象碰撞——知名IP"陈翔六点半"以喜剧之名书写家乡振兴新剧本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8日18:08 来源: 恩施日报知恩客户端

“陈翔六点半”来巴东了!巴东文旅、巴东文化馆、绿葱坡滑雪场、神农溪景区等各大视频号纷纷刷屏。

2月9日,国内拥有“7000万流量”的短视频创作团队“陈翔六点半”来到巴东,为家乡文旅宣传助力,开启团队今年第一场外拍短剧的拍摄工作。

巴东一中校友欢迎“陈翔六点半”团队。

校友归巢助振兴:从巴东一中走出的“喜剧力量”

“陈翔六点半”团队导演陈翔是巴东县金果坪乡人,毕业于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当得知他将带领团队回乡的消息后,巴东学子们满怀热情,在巴东高铁站内热情地欢迎学长回乡。

2011年,为支持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建设,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因古滑坡的存在实施整体避险搬迁。曾今的教学楼已不复存在,变成了湖北省唯一的“四星级”地质文化村——黄土坡地质文化公园。

陈翔说:“巴东一中的求学经历是创作的灵感源泉。”

走进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旧址,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桃花园,不远处标准的足球场上,孩子们尽情奔跑;篮球场上,年轻人挥洒汗水;健身器材区,老人们悠闲地锻炼身体……

“陈翔六点半”团队与巴东篮球爱好者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比赛。

“巴东的变化真的太大了,但小时候的记忆还在。”陈翔站在黄土坡地质文化公园的高处,俯瞰着整个新城,感慨道。“这里是我心中的老城,现在的公园建设讲述着老城故事、弘扬移民精神,也是大家对家园、对故乡情怀的寄托。”

陈翔与巴一中的学弟深情交流,得知如今的巴一中有100余名学子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数千学子考入“985”“211”工程大学,并且被32所高校确立为优质生源基地后,他表示,愿为青年学子做表率,不负时代,从家乡走出去,定要为家乡添光彩,做“热爱巴东、宣传巴东、发展巴东”的代表,让“巴东教育现象”转化成“巴东力量”。

文化寻根润心田:探秘纤夫号子与非遗传承

“伙计们呀、呀嚯嘿呀、加把劲啊……”在巴东非遗馆的互动体验区,高亢的纤夫号子响彻云霄。“陈翔六点半”团队成员们猪小明、王炸体验了纤夫拉纤表演。

纤绳沉重,脚步艰难,但他们却乐在其中。团队成员球球、冷檬还进行了巴东春节花灯表演挑花担。灵活的舞步,大方的表演,让大家掌声不断。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纤夫拉纤,今天亲自体验了一下,才知道这背后的辛苦。”猪小明和王炸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道,“这种战天斗地、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巴东人骨子里的精神。”

皮影戏的幕布后,艺人们灵巧地操纵着皮影,用“陈翔六点半”常用“梗”欢迎他们的到来,陈翔和团队成员们看得入神,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

“喝一碗!”在巴东县博物馆,冷檬一口干了一碗苞谷酒,摔碗酒点燃观众们的热情,上千余人手拉手跳起摆手舞。

原来大家参与的是巴东县自导自演的大型实景演出《千年巴东一夜回》。该剧以北宋时期寇准就任巴东县令时清廉为官和土家族婚嫁习俗为主线,分《市集》《讼断》《诗汇》《劝农》《定亲》《哭嫁》《篝火》等七个部分,把巴东人的热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文化是根,传承是魂。”陈翔感叹道,“它们不仅是巴东的文化瑰宝,还能紧跟时代的潮流,了不起。”

从巴东的历史变迁到民俗风情,每一幕都让大家沉浸其中。

2月12日,正值中国传统元宵佳节,“陈翔六点半”团队一行人来到茶店驿站,共度佳节。驿站内茶香四溢,牛肉鲜美,大家围坐一桌,品尝着热气腾腾的茶店牛肉,欢声笑语不断。

夜幕降临,驿站外花灯璀璨,团队成员手持花灯,穿梭于灯火之间,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猜灯谜、赏花灯、闹元宵,节日的氛围愈发浓厚。

大家沉浸在传统节日的喜悦中,陈翔说:“笑着笑着就懂了历史。”

山水揽胜展风情:巫峡云海神农碧波的“诗与远方”

“小时候来过这里很多次,但这是第一次从这个角度欣赏巫峡口。”陈翔望着远处的江水,眼中满是赞叹,“这个角度看起来更加壮丽,真的让人心潮澎湃。”

巫峡口是长江三峡中最壮丽的一段,江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90度的大转弯,气势磅礴。大家站在观景台上,俯瞰着脚下的长江,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巫峡口之下,溪水清澈见底,两岸山峦叠翠,景色如画。一时间,陈翔团队迷失在美景中。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简直就是天然的摄影棚。”陈翔一边指挥拍摄,一边笑着说道,“我们要把这里的美景通过短剧展现给全国的观众,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巴东的魅力。”

团队立马拍摄了一组情景短剧,将神农溪的迷人景观融入剧情之中。

滑雪何须恋北国,雪上飞舞在巴东。

“陈翔六点半”团队心心念念的就是恩施绿葱坡滑雪场。

2月11日至12日,“陈翔六点半”团队换上滑雪服,拿起滑雪板,开始了他们的拍摄之旅。

短剧的拍摄过程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意和才华。陈翔作为导演严格把关,无论是剧情的设计,还是场景的选取,每一个镜头都力求完美。他们设计了各种幽默的“包袱”,巧妙融入剧情之中。

创作之余,他们开启直播推介巴东,直播间观众一度达到8万余人。

“陈翔六点半”团队来到巴东,将各类巴东元素融入创作之中。巴东的美食、民俗文化、自然风光,都成为了他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巴东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这里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陈翔在离开巴东前说道,“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巴东,感受峡江画城的魅力。”

千里向巴东,青山不可穷。近年来,巴东县委、县政府广泛开展“请老乡、回家乡、建故乡”活动,促进人才回乡、项目回移、资本回流、技术回归、智力回哺,讲好巴东故事、传播巴东声音,奏响“干事创业”最强音,唱响“奋勇争先”主旋律,全方位展示巴东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成就,让巴东声音响彻五湖四海。(作者系巴东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波)

“陈翔六点半”团队在绿葱坡滑雪场拍摄短剧。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交流。

【责任编辑:闻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