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李鸿、田佳妮)雨水时节,应城市小麦、油菜进入田管关键期。无人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正徐徐展开。与传统的春耕景象不同,这里的田间地头充满了“科技范儿”和“智能化”。
在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屏上跳动着全市农田的“数字画像”,土壤墒情监测曲线、病虫害预警模型等数据不断更新。农技人员根据智能监测系统生成的定制“体检报告”,为每个地块量身定制田间管理方案。
中心植保站站长张正洪介绍,这套系统集远程控制、定时采集害虫图片、数据传输、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于一体,对农田的墒情、虫情、苗情、灾情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以前我们的春灌施肥施药全凭经验,现在靠这套病虫检测系统,春耕春管变得越来越可控。目前示范区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准确率可达90%以上。”他说。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应城市通过农业科技创新,让春耕生产装上了“智慧大脑”,依托田间智能监测系统以及生态调控技术和全程机械化技术,该市已实现专业化防治、墒情监测、精准施肥等农业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应城市城北街道魏河村农户魏红军说:“我们现在准备给油菜进行清沟、理墒、追肥,全程利用无人机实现精准投放,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这100亩田的施肥作业,极大节约了我们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
据了解,应城市已建成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区域 20万亩以上。目前,该市已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作物“把脉问诊”,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全年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