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孟建锦
“中国农业机械使用方便、性价比高、性能稳定,非常适合我们那里的耕作环境。”2月15日,在巴基斯坦农业机械展览会上,由湖北双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鹰嘴豆专用收割机大放异彩,巴基斯坦客商一次就签下了价值近400万元的订单。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在我市,以湖北双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兴智能公司”)为代表的“小巨人”企业正迸发“大能量”。
近年来,我市抢抓政策机遇,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强化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提升创新能力,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发展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项冠军,不断将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
产品扬帆出海
生产跑出“加速度”
切割、冲压、焊接、机加、喷塑……2月21日,走进位于茅箭区的双兴智能公司,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加紧生产一批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
“这批订单一共30台,将出口东南亚地区。”该公司总经理张毅说,“春节一过,公司就立刻进入满产状态,目前在产订单已经排到两个月以后,大家正铆足干劲生产。”
双兴智能公司是目前全省唯一拥有收割机整机研发及制造资质的民营企业,其收割机、直播机专利数量居全省民营企业第一,是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豆类收获领域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双兴达”牌豆类收割机、稻麦联合收割机、水稻直播机等特色农机远销海外。
“针对东南亚地区的土壤特性和客户需求,我们对这批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的粮仓、割台滚筒、脱离桶等零部件进行了改进,并在内部触土部件上增加了耐磨性更好的金刚涂层。”张毅介绍,这一系列改进,增加了零部件的表面硬度,有力提升了设备性能,将使用寿命从300小时提升至500小时。
“目前,公司订单金额达1200万元左右,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实现首季‘开门红’已成定局。”张毅说,公司今年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力争总产值达到8000万元。
突破“卡脖子”
蹚出发展“新路子”
2024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由双兴智能公司和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研发的4LZD-3.0B型鹰嘴豆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标志着鹰嘴豆联合收割机国产化实现“零的突破”。
该公司从汽车零部件加工起家,后转入农业器械代工,逐步驰骋在农机制造的赛道上。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竞争日益激烈,像我们这种小型民营企业,资金资源受限,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足,如果不另寻出路,很快就会被淘汰。”湖北双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正江说,从2004年起,公司开始为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做农业器械代工。
此后,在从事农机代工的14年里,该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农机制造经验。“我们瞄准国内市场空白,果断转战农机制造新赛道,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技术研发。在2018年成功研制出了拥有自主产权的‘双兴达’牌稻麦及蚕豆收割机。”李正江说。(下转2版)
技术人员正在测试即将出口的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记者全正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