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资讯

浠水打造智慧“菜篮子”,让春菜成色更足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3日12:21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冯伟、王路港、陈广泽)眼下正值早春。3月1日,在浠水县巴河智慧蔬菜种植示范园内,芦花村6组村民张望书正在和附近几个村的乡亲们一起忙着采收辣椒。

张望书告诉笔者,一个月休息三四天,到手工资两千六百块钱左右,“像我们这带孙子的五十、六十岁的老人在这边做事,还可以。”

微信图片_20250303114133.jpg

通讯员供图

据悉,巴河智慧蔬菜种植示范园是2023年浠水县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示范园建设用地1400亩,建设大棚202个,总投入是1.5亿元,平均每亩投资是10到11万,目前一共种植有十多个蔬菜品种,完成智能温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系统等智能设施工程。

通讯员供图

示范园负责人赵翔说:“这是我们智能系统里面的卷帘机,白天我们就把蔬菜的被子给它卷起来,晚上温度降下来,我们再把卷帘机放下来,给蔬菜盖上棉被,就像人到了晚上睡觉盖上棉被一样,为蔬菜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通讯员供图

示范园技术总监魏明介绍,每个技术员管40来个棚,在以前的时候是完全不可能,完全难以想象的。现在园区安装的智能温控系统24小时实时监测棚内光、水、风、温、气、电,并于技术人员手机端直连,各项数据准确显示;水肥一体化系统,根据品种分区域按流量精准施肥,节水节肥;农业物联网智能系统可实现蔬菜园区标准化生产的集中控制和自动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蔬菜品质。

“我们种植的这些辣椒,可以采摘八个月以上,十天采摘一次。后边的棚里种植的芹菜,是按照每亩地种植3万颗,每一颗芹菜,哪怕就是长一斤,我们也可以达到亩产3万斤。”

 2024年,园区吸纳3000多人次当地农户务工就业,发放务工工资400多万元。“每天出的蔬菜,都是晚上发往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示范园负责人赵翔说。

在清泉镇闫河村胜利蔬菜专业合作社里,去年投资1000多万新建的高标准阳光温室大棚,还安装上了空调。如今,大棚里的早熟西瓜苗长势良好,有望5月1日左右上市。温室大棚装空凋,究竟划不划算,合作社的负责人闫胜利算了一笔账。

闫胜利说:“这有三亩多地,要是用人工的话,每天需要三个人,大约在400多块钱的工钱,用空调,电费不到200块钱,比人工划算,账我都算清楚了。”

近年来,浠水县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培育壮大了一批高标准、智能化的果蔬基地,大量农业智能设备的运用不仅节约了人力投入,提高了果蔬的质量和产量,还让春季的蔬菜品种更加丰富。2024年,浠水县蔬菜种植面积45万亩,产量超过88万吨,产值达30亿元。

“现在我们的设施蔬菜面积,已经达到了3.5万亩,种植的市场主体已经达到了96家,品种有叶菜类、瓜果类等,每年都推广十个品种以上。”浠水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张利平说。

【责任编辑:张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