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胡剑芳 吴涛)2月28日,在咸安区桂花镇南川村的华盛渔业有限公司130多个鱼池里,30万尾鲟鱼正在生态水中撒欢游泳。
“养好鲟鱼须具备2个条件:一是水质要好,必须是无污染溶氧度高的一眼见底的生态水;二是水温在18℃-25℃才适合生长,水温低了鱼长得慢,水温超25℃鱼无法存活。”
从宜昌前来投资的基地负责人陈德云一边将用鱼粉、豆粕和微量元素做成的颗粒状褐色饲料抛出弧线,边笑着道出为啥在此养鱼的秘密。
考察了很多地方后,陈德云发现只有这里的环境和水质最符合养殖鲟鱼要求,从征地拆迁协调到顺利投产,咸安区、桂花镇政府和区农业农村局给予极大支持。
陈德云介绍,一只鲟鱼从鱼苗开始得养8年,投入成本过万才有50%左右的收益。且不同池都标号,注明2年-8年不等的梯度养殖,保证每年有成批鲟鱼产出。
三个月的鲟鱼苗养成体重百斤后,第一次怀卵可出8斤籽,过2年后可第二次出籽13斤,第三次15斤。收益方式除取籽做成鱼籽酱销欧洲外,还可以将鱼肉,鱼皮进行深加工,做成鱼干,皮包等。
鲟鱼养殖不仅改造了环境,带出了一个崭新的网红打卡点,更带动了50多村民在基地务工,每人年务工收入达5-6万元。
“将把华盛渔业打造成为以鲟鱼养殖、加工为主体,附加文旅、民宿、科普、休闲观光等为延伸的现代渔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升级为全市首家特种养殖的示范点,市民休闲观光打卡点。”
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钱远宗介绍,为支持基地发展,局里全力帮其办理鲟鱼特种养殖经营许可证及人工繁育证,积极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引入先进的鲟鱼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其养殖水平。
同时,将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其模式,优化全区渔业产业结构,通过传授种苗和培育技术,鼓励带动周边养殖业提高村民收入。
“2024年,四川、宜昌2个鲟鱼养殖基地产值达1800万元,今年咸宁基地投产后,三个基地2025年争取年产值向4000万元冲刺。”陈德云信心满满。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项目建成后总养量为250万斤以上,年产成品鱼100万斤,鱼子酱30吨左右,蛋白肽10吨,其他鱼肉400吨,可实现年产值过亿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