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林下生金 绿富共赢 ——郧阳区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纪略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2日14:46 来源: 十堰日报

本报记者潘雪杨柳通讯员 涂安顺兰培喜王成

春风拂绿,万物复苏。郧阳区7万亩油橄榄基地泛起新绿,30万亩野生连翘在晨光中舒展枝叶,12万亩野生菌在林海间编织致富希望。

近年来,郧阳区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延伸林业产业链条,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水平,挖掘“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潜力,向“绿”发力,点“绿”成金,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高位推动:绘就林下经济新蓝图

记者在郧阳区林业局拿到一份沉甸甸的《郧阳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35年)》,这是区委、区政府精心谋划的蓝图,凝聚着点“绿”成金的发展智慧。

从2024年开始,郧阳区深度谋划林下经济的发展,多次召开林下经济工作推进会,成立产业链党委,创新建立“产业链党委+专班推进”工作机制,形成“区委主导、政府主推、部门联动、乡村主抓”的工作格局。

郧阳区整合资源,把全区有项目、资金和技术的单位组建到各产业链党委,连续三年整合农业、移民后扶、发改、林业和财政资金支持油橄榄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

各产业链党委高度重视科技支撑服务工作,成立油橄榄产业研究院,与国家林科院经济研究院、省林科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技术服务关系,成立各类专家工作站,研究解决林业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点问题。

“过去关于发展什么药材品种大家拿不定主意,现在有了产业链党委的统筹,专家团队把脉定向,我们发展中药材产业信心十足!”大柳乡中药材种植户邓秀娥感慨道。

多元投入: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2月28日,在白桑关镇高庙村林下经济示范种植基地,村民李建军正忙着采摘肥嫩的赤松茸。“多亏了区里给的种植补助,还请来了农业专家做指导技术,今年我家预计能增收3万元。”他指着长势喜人的菌菇说道。

近年来,白桑关镇立足林地生态资源优势,紧紧围绕“菌菇小镇秀美白桑”发展定位,在做强菌菇产业的同时,向“林”发力,借“绿”生金,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种植有机食用菌、优质中草药等绿色产业。

未来,该镇计划通过科学间伐、除杂、增加水源等人工管护措施,改造经济林3万余亩,扩大人工菌和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白羽乌鸡”林下生态养殖,力争实现3年内年亩均产值达到3000元以上,年均总产值1亿元。

记者获悉,郧阳区创新构建多元投入机制,持续为林下经济注入“源头活水”。近五年来,该区累计投入4亿元,重点发展油橄榄、油茶、林下药材和野生菌产业。争取北京市东城区对口支援资金1900万元,在该区建设油橄榄深加工车间,提高产业附加值。出台扶持政策,吸引市场主体投资超1.3亿元。

联农带农:共享绿色发展红利

在大柳乡黄龙庙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大户柏吉竹望着连片的连翘林,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说:“我们在连翘林套种苍术,今年保守可创收5万元。”如今,大柳乡年产连翘果超150吨,开发连翘茶,产业年产值超300万元,每年吸纳100余户农户就业,带动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郧阳区以产业链为纽带,构建“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与合作社、农户签订订单和保底分红协议的合作方式,让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为让山林增绿、百姓增收,郧阳区在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时始终不忘生态优先。“我们推广‘间伐抚育+仿野生栽培’模式,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绿富双赢。”郧阳区林业局负责人焦贵龙介绍。如今,郧阳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6.8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2%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林下可生金,绿富可双赢。郧阳区将以承办世界油橄榄大会为契机,持续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十堰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图片由郧阳区林业局提供)

▲杨溪铺镇油橄榄基地。

白桑关镇林下野生菌基地。

▲大柳乡连翘花开扮靓山林。

▲柳陂镇林下养蜂产业。

◀白桑关镇林下淫羊藿基地。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