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省直资讯

竹山县高质量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纪略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3日19:55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程平)3月9日,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60余名党员干部在文峰乡中沟村开展“绿满堵河·花开竹山”春季绿化义务植树活动,为竹山大地再添新绿。

11_副本.jpg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徜徉竹山县境内,春有百花盛开,夏有浓荫乘凉,秋有多彩美景,冬有绿色景观。近些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竹山县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积极发展林业产业,为“两山”实践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贡献林业力量。

扩绿为基,夯实绿色“家底”

今年以来,竹山县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水库、粮库、钱库、碳库”联动,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新时代林业强县。

12_副本.jpg

科学规划,精准施策,筑牢绿色生态屏障。该县锚定“补齐行道树、种满裸露山,树分田间道、花开房前坡”目标,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原则,以国家“双重”工程、国土绿化示范工程等为抓手,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的22.25万亩营造林任务。

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提升绿化美化水平。聚焦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和县城周边,大力实施人工造林、森林抚育、林相季相改造和退化林修复,科学选择香樟、石楠、杜鹃、樱花等彩叶开花树种,见缝插绿,打造一批高品质绿美亮点工程,绘就一幅幅绿树成荫、草木茂盛、四季有花的生态图景。

按照“订单生产、统一供种、就近育苗、定向供应”原则,以东川试验苗圃为核心,打造集育苗、科普、观光等为一体的千亩现代苗圃基地,重点培育竹类、肚倍、淫羊藿等乡土特色树种,保障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林下经济发展等用苗需求。

兴绿为重,绘就发展画卷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在竹山县深河林场、九华山林场,当地村民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忙着栽植淫羊藿、黄精等中药材。这是该县提升森林质量、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一个缩影。

16_副本.png.png

竹山县山场面积大、国有林场多、资源条件好,该县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向山要产业、向林要空间,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发展,盘活山林资源,把青山变成“金山”,奋力打造百亿级林业产业集群。

依托森林景观资源突破性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巩固提升梅花谷、九华山、圣水湖3家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和10家3A级以上景区,加快建设木鱼湖、武陵峡·桃花源5A级景区,打造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县、省级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地。

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十条政策措施,力争2030年实现林下经济经营面积200万亩、综合产值100亿元。重点围绕竹产业、肚倍、油茶等品种,结合国家储备林、国土绿化示范、木本油料高质量发展等项目,新发展和改造提升林下经济产业基地10万亩。在4个国有林场示范种植淫羊藿、黄精等1万亩。加快推进林下经济“种植(养殖)基地+龙头企业+产品深加工”一体化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培育、产品深加工、品牌打造等工作力度,培植市场主体700家以上,力争“竹山竹笋”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竹山肚倍”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积极争创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县,推动林下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坚持“一乡一品”“多乡一品”,以竹房城镇带沿线乡镇为重点,发展万亩林果产业,满足群众消费需求。鼓励群众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栽植本地水果,实现百姓富、产业兴、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护绿为要,谱写文明乐章

今年,该县将持续创新完善“林长+”机制,严格管好护好全县456.57万亩森林资源;高质量完成全县林草湿样地调查和核实举证工作,打造林草湿荒普查竹山样板;积极有序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确权登记和功能分区,完善落实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圣水湖湿地公园、九女峰森林公园新一轮总体规划,持续擦亮美丽竹山绿色名片;依法管护林地、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安全和群众利益。

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天然林、公益林优化范围、规范管理,科学保护森林资源,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

统筹开展林草执法和“护绿”专项行动,健全森林防火网格化责任体系,完善防火长效机制,深化重大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坚持依法保护、依法管理,切实守护好绿色“家底”。

【责任编辑: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