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文化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日益频繁。如何在尊重文化差异、包容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成为新时代亟待解答的现实问题。其中,靶向破题、大胆破圈与协同破壁,正是解锁文化传承的“三重密码”。
靶向破题,深挖文化内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解锁文化传承的第一重“密码”,就是要精准把握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提炼其蕴含的精神价值。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其内含的“立己立人”的仁道思想、“公正合宜”的道义思想、“有礼则安”的明礼思想、“尊德问学”的明智思想、“忠信为宝”的诚信思想,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重要基石;神农时代发轫的茶道文化,经由陆羽《茶经》的系统性阐释,巧妙地将“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沉淀为“啜苦咽甘”的生活美学;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传统剪纸艺术则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优良品质,同时承载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大胆破圈,激活文化流量。“破圈”意味着打破文化原有的小众、封闭圈层,跨越年龄、地域、行业等界限,使文化触及更广阔的人群,借助流量的澎湃动力推动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远传承。这正是解锁文化传承的第二重“密码”。
河南卫视精心打造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系列国风节目,凭借对5G等现代技术的巧妙运用,突破传统电视节目的传播圈层,实现华丽“出圈”;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等各大文博机构敏锐捕捉到当下风靡的“盲盒经济”的热度,在深度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基础上赋予文物鲜活的形象和人设。各具特色的盲盒产品一经推出,就让海内外消费者为之痴迷;而抖音平台上的“听泉赏宝”博主,凭借其幽默诙谐的讲述与丰富的肢体语言,在鉴定文物的同时,娓娓道来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精髓,赢得了无数粉丝的青睐。
协同破壁,驱动文化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文化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等多方力量的紧密协同与合作,这是解锁文化传承的第三重“密码”。
政府作为文化创新的引领者,可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宏观手段为文化创新项目提供坚实保障;企业作为文化创新的实践者,可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产品;社会组织作为文化创新的桥梁,可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群众、深入基层。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立文化自信于心、蕴文化传承于行,立志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征程中坚定的见证者、热忱的参与者以及有力的推动者。要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在持续不断学习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以身作则,自觉承担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在国际舞台上,更要积极作为,以自信从容的姿态全方位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风貌。通过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分享中国文化故事等方式,打破文化隔阂,让世界得以更加全面、客观且深入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强大生命力 。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潘岚(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