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胡剑芳 王萌 熊虎)“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3月16日,咸安区文联、区朗协联合横沟桥镇栗林书屋举办“花漾书香”读书会,近百名村民与孩子们共同诵读朱自清的名篇《春》。
近年来,咸安区百余农家书屋建好了阵地、丰富了藏书,形成1+N的蝴蝶效应,带动了乡村文化事业发展。
横沟桥镇:栗林书屋飘着“三香”
横沟桥镇栗林书屋藏书量9560册,其中有8000册是来自武汉市少儿图书馆的“漂流图书”。屋内配备了桌椅、空调等便利设施。
横沟桥镇是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镇,栗林书屋也充满诗联文化元素,有6名农民诗人和10多名书法爱好者。
“善读好学方可睿智清俗气,博览群书终有见识得真知。〞这是二组组长59岁的村民查先政为栗林书屋写的楹联。当了33年队长的查先政,非常喜欢写诗作对,是栗林书屋的常客,经常免费来书屋教孩子们练书法。
栗林小学校长孙才清、村民方昌华的书法作品,以及村民钱立鹏等人创作的诗词,让书屋诗香四溢,为书屋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将陆续在书屋组织开展诗联文化培训、写作培训,书法培训,乡村夜话故事会,阅读好书分享会等活动,做到‘周周有创意,月月有活动,全年有亮点’。”栗林书屋管理员刘敬之说道。
贺胜桥镇:滨湖书屋插上“数字化“翅膀
除了传统农家书屋,为了方便村民阅读,咸安区还投入专项经费,统一安装湖北数字农家书屋终端设备。目前,全区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内有图书70928册,有声读物41029集,极大满足村民线上阅读。
在咸安区贺胜桥镇滨湖村农家书屋,书柜依墙而立,有的村民正在安静地看书,还有的在手机上看书。
“书屋面积扩建后,看书更方便了,一有空就来看书。”滨湖村6组村民董红霞前来阅读学习教育类书籍,改进教育方法。52岁的村民张仁会则表示,书里的知识对他在做生意和为人处事上帮助很大。
“自从数字书屋开通,看书的村民明显增多了。”滨湖村党总支书记车凯介绍,走进书屋看变化,明显感到村民对自我素养要求高了,对知识渴求强烈了,书屋正变成村民和孩子获取知识的“充电站”。
浮山社区:农家书屋的服务转型
浮山社区是浮山村改居而来,社区总面积2.98平方公里,有居民2350人。2021年完成3.87万方门面整体招租,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居民年均分红增长35%。
在“强经济”的同时,社区积极探索“文化振兴”课题,以50平方米的浮山书屋交出了一份答卷。针对社区居民文化需求,对书屋进行空间舒适化、服务精准化、活动品牌化、功能多元化等“四化”升级。
书屋藏书4000余册,按季节更新,涵盖政策读本、农技手册、文学经典、养生指南等。同时创新微课堂、微展览、微剧场、微心愿、微创业“五微”服务模式,年均开展活动30余场。
书屋藏书4630册,按季节更新书目。此外,创新微课堂、微心愿、微实践、微分享、微积分等“五微”服务模式,年均开展活动30余场,青少年参与率达80%以上。
“因社区邻近咸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适学儿童达400余人,更需要关注青少年成长。”浮山社区党委书记胡春红介绍,在书屋提档升级时专门打造了少儿益智角,并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如今,书屋日均接待量提升近200%,青少年日均阅读时长提升300%。
“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咸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焦汉雄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强文化支点建设,切实发挥141个农家书屋作用,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让农家书屋成为村民提升文化自信的精神粮仓,让文化力量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