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鱼故里 诗画乡愁地”,鄂州市鄂城区首届题主题网络评论大赛的正式启幕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殷殷嘱托的生动践行。不仅是一次创意表达,也是一次用思辨之力、网评之美唤醒历史记忆、用乡愁纽带带动城乡发展的创新实践,更是鄂城主动作为,链接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的战略性机遇。
一条武昌鱼,游出古今融合的活水。鄂城,坐拥两千年楚风汉韵,既是孙权称帝的“吴都”,亦是苏轼泛舟、李白赋诗的灵感之地。从春秋战国的历史烟云,到毛主席笔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红色记忆,鄂城始终以文化为根脉。而今,武昌鱼这一精神图腾,非遗雕花剪纸,泽林旱龙舟与智慧农业基地同频共振,都印证了鄂城的文化传承是以创新为引擎的“活态传承”。当AR技术让战国铜樽上的神兽跃出展柜,当汉服直播唤醒明清老宅的雕花门楣,鄂城正以源源不断的网评之力,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一座桥梁。
一江春水,映照生态修复的十年之变。“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在鄂城落地生根。十年前,长江岸线砂石漫天、江豚匿迹;十年后,37座非法码头拆除、12公里生态岸线修复,江豚种群重现,滩涂芦苇抽穗,志愿者种下的万株意杨已成绿廊。一篇《夜观江豚手记》刷屏网络,“武昌鱼洄游监测”小程序吸引5万市民打卡,生态保护从政府行动转化为全民参与。鄂城以网评为媒介,将生态故事转化为可感可知的“云端体验”,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深入人心。
一抹乡愁,连起城乡共富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鄂城交出了特色答卷。峒山村“枕水听山”驿站串联起田园综合体,智能温控种植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观音阁公园的晨练老人、梁子湖畔的护鸟小屋,成为城乡共融的温情缩影。非遗铜镜作坊借抖音变身网红打卡点,千年铭文“见日之光,长毋相忘”被网友解码为“古人情话”,传统文化在互动中焕发新生。鄂城以网评大赛为支点,撬动文旅资源整合,让乡愁经济与数字经济共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执网评之笔,绘一幅鄂城山水新画卷。当AR技术带火文物IP,当直播镜头记录江豚嬉戏,网评写作早已不是纸面上无温度的文字游戏。它是一把开启心中的钥匙,打开城乡资源的宝藏,开启机遇的盲盒,抑或者像是一座时光之桥,连起历史与未来的对话,既照亮了鄂城“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图景,也映出每个普通人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或许下一个刷屏的爆款网评,就藏在某位网友拍摄的江畔晚霞里,或是老渔民讲述的“江豚添丁”故事中。正如网评大赛恰似一粒火种,点燃了鄂城文化自信的火炬,照亮了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征途。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丽雅(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