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顶内发现的343枚历代钱币。
■ 文/ 记者 吕伟 图/通讯员 龙晨琛 龚天地
本报讯 3月27日,武当山紫霄宫建筑群保护修缮工程现场传来一则引人关注的消息。当日,在各级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工作人员于紫霄大殿屋顶的宝顶内发现数百枚历代钱币。
紫霄宫是武当山“九宫”之一,在道教文化和建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为确保紫霄大殿宝顶安全开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中心特邀故宫博物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学科重量级文物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据专家介绍,紫霄大殿屋顶的宝顶共4层,呈葫芦状,所用材料皆为琉璃,宝顶从下至上分别为明黄色、孔雀蓝色、明黄色、酱褐色。从形状来看,除顶尖外,下面三层形状皆为圆形。专家介绍说,宝顶所用的琉璃等材料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更蕴含着极高的文物价值。
宝顶开启后,专家组对宝顶所藏文物进行了初步清点和整理,共发现历代钱币343枚,其中银元125枚,铜钱218枚。经初步鉴定,最早的铜币系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发行的崇宁通宝。随后,所有文物全部入库封存。下一步,将按照文物专家建议,组织专家对宝顶内的文物进行除尘、清理、分类、维护、研究。专家解释说,高等级古建筑的宝顶内都会放置包括“五金”“五谷”“五色线”“药味”等,这是古人祈盼宫殿建筑保持稳固长久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古人祈求吉祥喜庆、国泰年丰的心理。
对紫霄宫进行修缮保护,旨在消除文物建筑因自然风化、环境影响、人为因素造成的损伤,确保文物建筑安全。据悉,紫霄大殿保护修缮工程将于2025年10月1日前完工,届时将把清理维护后的文物全部安置回宝顶。
在整个修缮过程中,将对紫霄大殿屋面的建筑构件、瓦件纹饰、营造技艺等进行系统研究、完整记录,并开展科学修复;对相关历史文献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同时,利用多学科研究方法,科学真实地揭示古建筑历史信息,严格以历史信息为修缮依据,对建筑进行病害去除和结构加固;建立优秀工匠档案,提升遗产地工匠水平。此外,对修缮过程进行全方位、科学的记录,为后续研究和今后的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真实、详细的历史资料。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