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咸安推广水稻机械化育秧模式,机耕机械化率达99.8%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8日23:03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铮 通讯员 王美惠 胡剑芳 李婷婷)4月8日,咸宁市召开“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咸安区专场。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晖就该局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

陈晖.jpg

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晖。通讯员 谭宏宇 摄

陈晖介绍,该局推动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组织12个主体开展早稻集中育秧,预计4月中下旬开展机插,届时可带动早稻生产3.6万亩以上。一季度,蔬菜播种面积5.17万亩,预计总产量7.42万吨,同比增长8.26%。

此外,持续强化农业技术指导,建立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累计入住科技特派员50人,横向专家35人,辐射服务种植户446户,服务面积17600亩。

同时,通过农户申报、部门预警和基层走访核实561条预警信息,识别新增监测对象1户3人,消除风险30户116人。对22户无劳动能力家庭实施兜底保障。

为8115名农村低保对象办理“咸惠保”参保手续,实现特殊困难群体医疗保障政策全覆盖。开发公益性岗位1300个,6家帮扶车间吸纳就业人口138人,其中脱贫人口59人,完成小额信贷发放9笔45万元。

陈晖表示,咸安区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破解茶叶用工难题,率先推行茶叶保险政策。加快推动长寿村“百草园”千亩中药材长廊和彭碑村500亩艾草标准化基地建设。一季度,春茶产量达615吨,同比增长8.9%;新建中药材基地500亩,同比增长25%。

持续推动三产深度融合,以农村电商运营中心为依托,借助桂香咸安特产馆和龙潭里咸安馆,打造5个直播带货间,销售桂花、茶叶等300多种特色农产品。

一季度,累计接待市内外游客16万人次,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120万元。着力打造农产品公用品牌,一季度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个,6个有机农产品再认证,创建省级优质农产品(向阳湖大米)生产基地1个。

新闻发布会现场。黄铮 摄

陈晖告诉记者,咸安区出台了《咸安区2025年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方案》,以横沟桥镇杨畈村、高桥镇高桥村、马桥镇樊塘村三个区级示范点为核心,坚持连片打造、串珠成链。制定了《咸安区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实施计划(2025—2027年)》,全力推进农村公路“五大工程”,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依托2025湖北省十大民生项目,在5个村推广安装太阳能路灯,共计240盏。

常态化做好村庄清洁行动,全区配备乡镇保洁员2212名,垃圾清运车辆120辆,建设垃圾中转站13座。积极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改革,推动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婚俗改革试点。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咸安区一季度发放购机补贴44.6万元,新增北斗智能终端14台,补贴机具38台,检修农机具1000余台(套)。推广水稻机械化育秧模式,机耕机械化率达99.8%,机播机械化率超53%。制定《咸安区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均超10万元。

“下一步,咸安区将继续立足实际,锚定目标,扎实抓好重点工作,为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先行示范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咸安篇章贡献‘三农’力量。”陈晖说道。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