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省直资讯

襄阳襄州:“羊”帆起航助振兴,返乡创业领新潮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5日10:47 来源: 湖北日报

“年薪25万却要回村养羊”“爱人在名牌大学工作,他跑回来为啥?”这是2014年,襄阳市襄州区峪山镇朱洼村群众谈论最多的话题。这位出过国、读过研、曾拿到北京户口并拥有一份稳定体面工作的高知青年,带着自己的技术和“农村情结”,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他就是该村村民刘比一。

刘比一出生于1980年,幼时的农家生活让他有了浓厚的“农村情结”。读研期间,刘比一通过考察发现,国内养羊产业的技术还有极大的改进空间,而且,家乡襄州气候适宜,草料丰富,正适合自己大展拳脚。2014年,刘比一带着数年的科研工作经历和多方筹措的55万元资金,挥别妻子和年仅一岁的孩子,只身回到农村,梦想在家乡的田野上创造出一番天地。

然而,创业并没有一帆风顺,摆在刘比一眼前最急迫的就是资金。很快,他前期筹集的资金全部花光,眼看着羊一天天长大,他连买饲料的钱都没有。2015年底,一笔来自襄阳市和襄州区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项目扶持资金,为刘比一雪中送炭。“说实话,我创业能达到现在这样的规模离不开人社部门的帮扶,在我创业的几个关键节点,都是他们帮助我,让我顺利地渡过了难关。”“人社部门知道了我创业的事情之后,主动跟我联系让我们参加(襄州区)大学生创业大赛,那一次运气比较好,获得了一等奖,得了10万块钱的扶持,解决了我当时的燃眉之急。”刘比一感激地说。

解决了创业发展的瓶颈,刘比一的创业项目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凭借专业背景,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他改变了传统养殖方式,变放养为舍饲,给每只羊建立个体档案,提升了羔羊的品质。2015年,刘比一成立了襄阳市襄州区宏基庄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了不少农户加入。后来开拓了网络销售渠道,襄州区又着力改善了合作社周边道路交通等设施条件,羊卖得快、出得去,收入更让大伙儿喜气洋洋。2024年核心社员共销售肉羊3500只,收入470万元。其核心场位于朱洼村五组,是襄州区规模最大的自繁自育山羊场。该场拥有400只能繁母羊,年可出栏400只种羊和1200只肉羊。

为了养好羊,刘比一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与华中农业大学姜勋平教授合作培育新品种,培育优良的能繁母羊,开发出以本地花生秧、秸秆等为粗饲料的全价饲料配方,经过多年的选配选育,合作社的产羔率由最初的1.5上升到现在的2.2,以基础母羊计,社员每年增收800元。合作社自设立至今,开办养殖培训班20余次,接待省内外农户参观考察300余人,组织社员交流参观学习30余次,讲授肉羊产业生产、技术、管理、销售等系列知识,带动周边一百多家养殖户走上科学养殖道路。

展望未来,刘比一满怀憧憬:“我将继续创新、拓展思路,依靠科技的力量,降本增效。扩大联农带农范围,跟着合作社一起成长,获得更多的收益。”

近年来,襄州区出台了一揽子乡村人才引进政策和使用机制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完善税收优惠、发展用地保障等政策,探索符合农民特点的职称评审制度,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现已建成以基层“返乡创业服务站”为支点,利用四大合作银行40余个遍布基层全域的经办网点,就近就地为创业群体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亿元,带动就业8000余人,创业的倍增效应进一步彰显。

【责任编辑: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