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通城坐拥2家主板上市企业,年产值过亿企业达21家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6日15:23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记者 黄铮 通讯员 王美惠 刘斐 刘建平

4月16日,咸宁市召开“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通城县专场。

杨县长.jpg

通城县委副书记、县长杨修伟。黄铮 摄

会上,通城县委副书记、县长杨修伟通报了该县“打造高端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和制造业强县”的重点思路和举措。

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杨修伟介绍,通城县围绕工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优势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集群,为通城打造高端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和制造业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城县主动融入全省“51020”产业集群和全市“5+4”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着力构建搬不走、稳得住、具有支撑作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DSC_3492.jpg

2024年,全县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34.9亿元,其中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优势产业完成产值占比达98.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0.5%,排名全市第二。

目前,全县已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30家,其中主板上市企业2家,年产值过亿的企业达21家,展现出积厚成势的发展劲头。

集链成群释放新动能

杨修伟表示,通城县着力打造一流开发区园区,规划园区面积14.05平方公里,已建成9.77平方公里,配套建成标准化厂房18栋,现有企业215家,规上企业入园率达84%。

该县大力开展园区招商、链式招商、以商招商,2024年全县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8个、计划总投资324.17 亿元。

总投资25.8亿元的全芯微先进封装集成电路生产项目落户通城,与原有的强芯半导体、安芯美科技、光贝半导体等企业共同形成了半导体封测产业集群。

DSC_3391.jpg

今年以来,通城县成功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23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173亿元。

目前,全县已形成砂带产销量行业第一的涂附磨具产业集群,占国内市场份额25%的云母绝缘材料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涵盖摄像模组、指纹识别模组、通讯线材等完整链条,被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科技赋能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通城县实行“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做实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通城园等平台,鼓励县内龙头企业在武汉、深圳、东莞等地设立研发中心17个,集聚研发人才836人,共获国家级创新荣誉12项、省级创新荣誉25项,获国际专利2项、发明专利79项。

耐高温云母制品等多项研究打破了欧美技术垄断,实现了部分高端产品国产替代。

对一批重点企业实行县级领导包联机制,“一对一”制定提升计划,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国家“绿色工厂”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家。

DSC_0649.jpg.jpg

通城县还柔性引进中科院、武汉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教授35人,合作组建技术创新团队20个,输送专利技术463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64项。

此外,引导企业抢滩布局未来产业,比如瀛通通讯已进军大健康领域,平安电工正布局新能源赛道,开拓新“增长线”。

营商环境展现新气象

在全县“新春第一会”,通城县让企业家坐上主席台,把企业家稳稳地放在“C位”,释放亲商重商的强烈信号。

该县对企业、群众反映难办的事实行“一把手”亲自办,对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全流程帮代办,企业、群众跑动次数减少75%。常态化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今年帮助企业解决难题27个。

DSC_1007.jpg.jpg

同时,建立县领导“带着企业跑订单”制度,帮助60余家企业融入华纺链、“芯光电”供应链、长江汽车供应链等省级供应链平台,近两年促成合作金额超10亿元。

以“大园区”理念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提供“拎包入驻”服务,近三年政府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36.43亿元,最大程度减少了企业重资产投入,让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发展。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