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咸丰清坪镇:“党旗红”助力“春茶绿”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5日10:30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秦雪芳)春雨润新芽,茶香漫山野。随着气温回升,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的5万亩生态茶园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春茶采摘季。翠绿的茶垄间,茶农们十指翻飞,抢摘“明前茶”的嫩芽,田间地头一派生机盎然。这场与春光竞速的采摘战役背后,清坪镇党委构建的“红色保障链”环环相扣高效运转,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

微信图片_20250424104020.png.png

来自湖南、河南、湖北秭归等地的采茶在正在采茶。(通讯员供图)

一叶知春:“明前茶”背后的产业突围战

“芽叶肥壮似玉簪,汤色清亮赛琼浆。”清坪镇是咸丰白茶的核心产区,每年春茶产值占全年茶叶产业收入的60%以上。然而,春茶采摘季的“用工荒”始终是茶企的“心头刺”。“明前茶采摘窗口期只有20天左右,芽头稍老便影响品质,干茶每斤价格可能悬殊100元-200元左右。”壹宁茶业负责人李彦军坦言。过去,当地茶企常因劳动力短缺导致茶叶滞采,加之采茶工费用高昂,产业发展一度受限。

红色引擎:三位一体构建产业保障体系

为破解难题,清坪镇党委联合茶企创新实施“党委统筹+茶企主导+村党支部服务”三位一体用工保障模式,构建起覆盖劳动力招募、技能培训、后勤服务的全链条体系。联动人力资源公司、零工驿站跨省招工,从湖北秭归、湖南龙山等地引入500余名熟练采茶工;村党支部动态调配本地闲置劳动力,组织党员志愿者下沉茶园为采茶工人提供贴心服务;茶企开设“田间课堂”,由技术员现场示范“一芯一叶”采摘技巧。同时成立“采茶保障专班”,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每个采茶点配备2名镇党委班子成员,7名在职党员干部,实时解决采茶工需求。“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组服务的协同模式,让采茶效率翻了一番!”柏杨坪村党支部书记饶楷说。

微信图片_20250424104038.jpg.jpg

公交车免费送采茶工到基地。(通讯员供图)

暖心护航:红色服务筑就采茶工”第二故乡”

“昨天坏掉的水管修好了吗?临时医疗站的药品今天一定要送到,前两天就有一名采茶工因水土不服拉肚子了……”在绵羊洞采茶工集中安置点,保障小组组长覃臻正带领党员干部忙碌地安排着各项后勤工作,他已经连续两周驻守茶园调度后勤,他表示:“让工人无后顾之忧,才能抢出‘明前茶’的黄金品质。”

为让跨省招募的500余名采茶工安心投入生产,镇党委积极协调村内闲置校舍,并利用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修建采茶工宿舍作为集中住宿点,配备热水器、淋浴间、食堂等基础设施,联合村卫生室设立临时医疗站,提供健康监测和应急药品,让远道而来的采茶工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过来采茶不需要担心吃住,远的地方还将中饭送到茶园,贴心得很!”来自湖北秭归的采茶工王福廷点赞道。

微信图片_20250424104029.jpg

修建一新的采茶工宿舍。(通讯员供图)

清阳硒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明星感慨:“专班不仅保障用工,还帮我们联系农业部门培训采摘技术,今年鲜叶品质更好了!”。

从“落脚难”到“安心干”,清坪镇通过精细化服务,将“人力保障”转化为“产业动能”,为乡村振兴写下暖心注脚。

绿金蝶变:产业链延伸擘画振兴新图景

如今的清坪镇,茶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19家茶企年产值突破1亿元,辐射带动周边数十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镇党委书记杨建平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打造‘抹茶绿茶产业园’,延长茶叶产业链,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从用工困局到产业破局,这场与春光竞速的采摘战役表明,乡村振兴既要靠市场“无形之手”,更需党组织“红色引擎”。当“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化作采茶工手中的暖茶,当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条上的核心竞争力,这片红色沃土上的“绿叶金芽”,正谱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责任编辑: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