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十堰向东快速通道完成投资过半 郧阳区至武当山车程将缩至30分钟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9日10:56 来源: 十堰晚报

十堰向东发展快速通道项目高铁十堰东站至武当山机场段16.4公里已通车。

4月25日,在十堰向东发展快速通道项目郧阳区段一标段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冲刺景象。

“目前一标段沥青路面铺设、绿化景观、路灯安装已全部完成,正全面转入路面标线施划和交安设施安装阶段。”该项目郧阳区总工罗轶介绍,郧阳区段起于郧阳区茶店镇何家沟,止于高铁十堰东站,全长8.903公里,其中一标段长1.42公里,跨神定河大桥全长612米。作为项目关键节点,一标段即将交工验收,无疑为整个工程的推进注入一剂“强心针”。

■文、图/记者潘世新

“黄金动脉”,串联十堰六大区域

作为十堰城区向东发展战略的开篇之作,十堰向东发展快速通道项目意义非凡。它全长58公里,概算总投资90亿元,北起郧阳区,一路向南延伸,最终连接到武当山特区,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将郧阳区、张湾区、茅箭区、经开区、丹江口市及武当山特区六大组团紧密串联在一起。

“这条双向六车道的‘黄金通道’,可不仅仅是连接高铁、机场、高速的立体交通枢纽,更是支撑城市空间拓展的‘脊梁工程’。”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刘小康表示。

项目建成后,郧阳区至武当山特区的行车时间将从原本的90分钟减少至30分钟。沿线将串起武当山机场、高铁十堰东站等10余个重要节点,构建起“空、公、铁、水”四位一体的集疏运体系。

贯通后,市民们无论是选择航空出行,还是乘坐高铁奔赴远方,亦或是通过公路、水路前往周边地区,都将变得更加便捷。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在中央分隔带特意预留了6米宽的轨道交通建设空间,这一前瞻性规划,无疑为未来城市轻轨发展埋下了极具潜力的伏笔,为十堰未来的交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资完成过半,郧阳段一标段将交工验收

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底,十堰向东发展快速通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7.52亿元,占总投资的52.8%,各标段建设呈现出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

在郧阳区段,一标段竣工即将交工验收,目前综合管廊铺设与路面工程正同步推进。综合管廊内,各类管线规划有序,未来将容纳多种市政管线,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路面工程的施工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计划,郧阳区段预计年底将实现全线贯通,届时将极大地改善区域内交通状况。

十堰城区段建设同样进展顺利,高铁十堰东站至武当山机场段16.4公里已顺利通车,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剩余的3.7公里路段也在加速施工,计划年内实现主线贯通,进一步完善城区段的交通网络。

十堰经开区段的机场东连接线已成功贯通。目前,当地正全力推进征迁工作,确保建设不受阻碍。

武当山段,控制性桥梁工程及主线路基工程加速推进。桥梁建设现场,工人正在进行着桥墩浇筑、桥梁架设等工作。

据介绍,该项目采用“BIM+GIS”智慧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对施工进度进行动态监控,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借助 BIM技术,可对工程项目进行三维建模,将建筑结构、设备管线等信息详细呈现,方便施工人员提前发现设计与施工中的问题。而 GIS技术则能将工程项目与地理信息相结合,实现对施工场地、周边环境的可视化管理。

预留轻轨空间,构想未来城市走廊

“这条道路不仅是当下的交通要道,更是面向未来的城市走廊。”刘小康介绍,项目配套建设的2.4米×2.4米综合管廊已预留电力、通信等12类管线接口。未来,随着城市数字化进程的加速,这些预留接口将为城市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项目电力管线的规划可满足沿线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通信管线接口则确保了信息的高速传递。雨污分流系统可满足道路沿线居民的生活需求,有效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考虑到未来市民休闲和健康需求,道路两侧规划了3米宽的自行车绿道和2米宽的人行道。未来,当城市慢行系统逐步完善,市民可以在闲暇时光骑着自行车沿着绿道欣赏沿途的风景,或漫步在人行道上,享受惬意的生活。这些自行车绿道和人行道未来将与城市慢行系统无缝衔接,形成一张覆盖全城的慢行网络,为绿色、宜居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道路连接武当山机场、高铁十堰东站、高铁武当山西站,建成后,十堰向东发展快速通道枢纽效应将持续释放。十堰向东发展快速通道预留的轻轨空间,更让十堰市民对“轨道上的城市”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