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光谷,云蒸霞蔚,涌动春潮。
在这片广袤的热土,八大园区如繁星闪烁,演绎着科技创新的传奇。
2024年,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占全国产业规模的一半。
作为光谷八大园区之一的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简称“光电园”),是光谷配套设施最完善、社会文化最繁荣、产业规模最大的国际化科技产业园,而位于光电园核心地段的楚天传媒科创园正在乘风崛起。
存量资产里的星辰大海
楚天传媒科创园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全额投资,自纸媒开始转型后,留下了大批传媒工业时代的产业空间。
如何将存量资产转化为增量优势?园区扎根于光谷肥沃的科技土壤,聚焦新兴光电子产业的实体经济,锚定“工业+科技”的高端制造,通过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调整,成功招商了华工正源、华日激光、泰思科技以及华科大微波实验室等一批新质生产力企业,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向高端制造业的华丽蝶变,园区年产值突破了35亿元。
光电园拥有232个像楚天传媒科创园这样的子园区工业园,这些园区大都肩负着产业转型的重任与创新发展的压力。
增量靠大势,存量靠创新。
近年来,光电园采取了产业空间承载座谈、新技术产业培训以及项目招商专项对接等一系列措施,推进园区存量转化,取得了实效。
楚天传媒科创园的崛起,具有现实的示范意义。2024年,园区的发展模式入选“中国报业经营管理优秀单位创新案例”。
工厂在"云端"
楚天传媒科创园原来的土地利用条件为1.0容积率,已经不适合园区产业发展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要求。2023年8月,园区对标深圳产业空间发展模式,建设投产了光谷首个高标准“工业上楼”项目,实现了生产力倍增。
从规划、建设到招商,短短3年时间,就吸引了以国科光领、飞瓴光电、子牛科技、至誉科技、查克科技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规模型半导体产业集聚,构建了园区"平面+垂直立体产业生态”。园区入驻率超过90%。
"工业上楼"是指将工业搬到30米以上多层或高层楼房里,让产业来到蓝天白云之间。它适合7大类工业,75个细分行业的产业空间。
"工业上楼"留住城市发展的经济根基,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楚天传媒科创园"工业上楼”项目的成功,引起了广泛关注。园区获批“中国光谷半导体产业创新示范园区”、“湖北省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示范基地”、“东湖高新区楚天科技企业加速器”称号。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2024年4月,中科院半导体所与国科光领共建的"半导体光子集成器件联合实验室”,在园区挂牌。
国科光领的激光器芯片院士项目全国领先。它也是全国少数能够具备研发和量产高速半导体激光器芯片能力的企业之一。项目已于去年底投产,可年产3000万颗高端激光器芯片。
在园区,像国科光领这样实现创新驱动的企业还有一批。
2022年,飞瓴光电与武汉工程大学共建光电材料制备技术科研平台,加快特种光纤装备关键材料国产化替代进程。
飞瓴董事长童维军博士说:“实验室与园区生产基地咫尺之遥,便于产品的验证和生产的管理。”
2024年,飞瓴光电投产后,全年产值实现了翻倍增长。
楚天传媒科创园作为加速器园区,以产促链,以链为聚,以聚成势,成为产品从创新流、人才流和资金流的一体化平台,推动了产业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今年3月,光电园提出了“基石企业+产业园区”的21个新型"产业邻里”单元的创新性规划,指导各个子园区打通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这是光电园的创新密码,有利于在区域内打造更多像楚天传媒科创园这样的特色产业园区,实现产业链赋能的差异化发展。
4月25日,园区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加班加点抢栽最后一批川红紫薇。
这是从1千公里外的成都采购的树种,拥有120天的超长花期。这片规划建设中的川红紫薇广场超过1万㎡,将成为园区的生态标志。
楚天传媒科创园拥有超过2万㎡的森林式绿色生态广场。产业生态与绿色生态在这里争奇斗艳,交相辉映,氤氲着独特的工业浪漫。
招商热线:13971473157(伏女士)
撰文:徐胜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