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资讯

当大学生遇上快递小哥:一场“双向奔赴”的劳动课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30日17:28 来源: 日照新闻网

当快递包裹堆积如山,如何高效分拣?面对同学们的取件需求,怎样平衡速度与准确性?五一劳动节前夕,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将劳动教育课堂搬进校园快递配送站,邀请站点负责人陈周喻担任“实践导师”,开展“面对面”交流互动,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从分拣到派送的完整流程。这场沉浸式教学,让学生在扫码、搬运、沟通中重新理解“最后一百米”服务的内涵,感悟一线岗位的坚守与担当。

快递小哥登台:用汗水诠释职业价值

在分享现场,陈周喻介绍,该快递站点承担着校内日均近万件包裹的分拣任务,高峰期需在4小时内完成分拣、上架及揽收作业。“别看这快递架不起眼,每个分区都大有学问,标记着“易碎物品”的快递,要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方便二次检查;生鲜件必须单独分区,根据取件时效用作不同的标记。”陈师傅坦言想要干好快递这行并不容易,“像‘618’等高峰时段,我们既要应对退货量激增30%的压力,又要保证98%以上的签收准时率。”

实践课堂设置“快递挑战赛”,学生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标准化打包流程。计算机专业学生苏小腾耗时5分23秒完成首件包裹封装“看似简单的工作,自己一上手就手忙脚乱,箱子搞不明白怎么封装。”现场参与挑战的学生苏小腾花费5分钟打包完箱子后感叹。“看似简单的快递打包,背后是快递员反复练习的专业技能,简单的一个问题也体现出劳动经验的积累。”

12小时实践全记录:包裹里的成长密码

清晨七点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一学生贺强早早地从宿舍出发,赶到北区校园配送站参与劳动实践,准备迎接快递站的第一批包裹。“满满四大袋子快件从车辆上卸下,大大小小的快件混在一起,面单上打印的字又小,看得人眼花缭乱。”在报名参加实践时,贺强并未想象到即将迎来的是如此艰难的挑战。

当学生们穿上工作服,才发现快递员的“十八般武艺”:既要会操作智能系统,又要懂基础维修,还要掌握沟通技巧。中午,贺强刚刚把送错的快递送去南区回来,准备喘口气,就迎来了取件的高峰期。刚刚下课的学生蜂拥而至,排起了长队。有学生不记得取件码需要通过手机号查询、有学生拿错了别人的快递要重新入库,面对十几个人同时提出需求,实践队员都有些力不从心。“从前取件的时候,我从没想过,看上去只是帮忙扫码出库的快递员,每天居然完成了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换位之后,劳动的亲身体验让大家切实体会到了劳动者的不易。

劳动教育不止于技能:在实践中体悟与思考

“客诉处理不是简单的罚款机制,而是服务质量的螺旋提升点。”在职业认知座谈中,陈周喻展示的“投诉转化数据”引发关注。在实践课堂中,这个理念引发连锁反应。当学生王云龙看到系统里标注的各项投诉率时,突然意识到:“每个差评背后,都是某个环节的沟通断层。”他所在小组的实践报告提出:在取件码显示界面增加“预计送达时间”动态提示。

在“职业体验日”中,20余名学生穿上工作服,手持扫描枪穿梭在货架间,体验一线岗位工作。计算机专业学生程泓景的实践日志记录着认知颠覆的瞬间:“一次次扫码上架中,准确率不断提高,但真正改变的是对这份职业的想象——原来快递员的‘火眼金睛’里,藏着大数据时代稀缺的人文算力。”

这场发生在校园里的“特殊课堂”,让劳动教育跳出书本范畴。活动策划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级辅导员闫昌昊说:“当学生褪去‘取件者’身份,化身‘服务者’穿梭于货架之间,才能深刻体会到基层服务岗位的社会价值。”(通讯员沈歆钰 摄影黎芷瑄)


【责任编辑:张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