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鄂城网评大赛76】大江奔涌,见证“钢的城”美丽蝶变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9日10:4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大江奔涌,长江的浪涛拍打着千年的城墙;静水流深,古城的蝶变写下惊艳的发展哲学。鄂城,这颗矗立在长江之畔的“明珠”,在千年文明中孕育而生,经过漫长时光的“打磨”,愈加熠熠生辉。放眼看鄂城,从“钢城”到“港城”,从“钢城”到“文旅胜地”,从“钢城”到“创新新高地”,每一帧都充分显现了善治的智慧,每一帧都跳动着强劲的发展脉搏。

从“钢城”到“港城”,阡陌交通为城市增添“发展之翼”

道路通则百业兴。从城市道路到跨江通道,从高速公路到铁路干线,从沿江港口到空中出海口,鄂城的“水陆空”综合交通体系已具雏形,四通八达的多元路网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硬支撑。

从曾经的道路结构单一、路网密度低,到如今的多层次、高密度路网,几十年来,鄂城举全域之力,打通的不仅仅是通行的路,也打通了发展的路,更是打通了通往民心的路。

在鄂城,武黄高速、武鄂高速等高速公路阡陌纵横,武九铁路、武福铁路等铁路干线贯穿过境,还依托着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三江港,水系陆系路网组成了全境交通大动脉的重要一环,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引擎;位于鄂城的花湖机场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自投入使用以来,国际货运航线不断拓展,国际航点覆盖面越来越广,货邮吞吐量不断取得新突破,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出海口,助力打造辐射全球的战略支点;鄂城还深入践行“五共”理念,对城区、村庄坑洼严重、宽度不足、排水功能不健全的“堵心路”进行加固、翻修、拓宽等,让“堵心路”变“顺心路”,方便群众出行,也架起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

从“钢城”到“港城”,是“要想富先修路”的发展智慧,阡陌交通为城市增添“发展之翼”,让鄂城能够更好地通达四方,拥抱全球,从而在发展之路上更好地起跳腾飞,以发展成果反哺民生福祉。

从“钢城”到“文旅胜地”,古韵新姿扮靓人间烟火

鄂城,不仅有着绵延数千年的壮阔历史,也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着“风景这边独好”的自然风光,从李白的“清静南楼夜,风流在武昌”,到苏轼的“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它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绝唱”,令人无限神往。

如今,鄂城立足自身,找准定位,以本土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为载体,探索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鄂城将文化和旅游深度绑定,通过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举办诗词大会、设立景区文化驿站等,让游客在文化中见景,在景中品文化,打造出独树一帜的鄂城文旅样板。

作为“武昌鱼”故里,在鄂城,“武昌鱼”不仅仅是一道美食,也引领着一条产业,更是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IP,通过举办“武昌鱼”文化旅游节,开发“武昌鱼”周边产品如“鱼墩墩”、推出MV《武昌鱼——家的味道》等,引领着鄂城文旅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此外,还沿着长港河与四峰山打造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形成旅游集群效应,并完善一大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通过文化场馆等展示“窗口”,让世人更好地领略鄂城的历史人文之美。鄂城以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布局的智慧,让古韵焕发出新姿,让乡愁有了具象化的栖息地,从“钢城”到“文旅胜地”,不仅是鄂城转型升级的有益尝试,也让其在内卷的文旅市场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从“钢城”到“创新新高地”,新潮涌动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因钢而立的鄂城,曾在钢筋铁骨中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工业辉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面对钢铁去产能的新形势,鄂城以“会当凌绝顶”的决心,以“打不倒”的奋进姿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并以创新为“半径”,画出了全域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同心圆”。

鄂城以高瞻远瞩的谋篇布局,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产业集群,沿吴楚大道打造以樊口为龙头的科技创新轴,形成科技创新产业矩阵,同时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的主干道,串联起武汉都市圈,让区域科技创新辐射效应最大化,共享科技创新成果;打好“数”“智”组合拳,大力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引进大批数智项目,构建起数字产业科创园的四梁八柱,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作为曾经挑起鄂州“工业脊梁”的“鄂钢”,更是瞄准绿色智慧转型和科技创新赋能协同发展新方向,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改变传统“粗放式”生产模式,打造新型绿色智慧“花园式”钢厂和先进智能化工厂。在滚滚科技创新浪潮中,鄂城以敢闯敢干之姿勇立潮头,遨游于创新“星河”,不仅平稳度过了转型之路上的“阵痛期”,还实现了从“钢城”到“创新新高地”的完美蜕变。在“创新之城”的加持下,我们坚信,鄂城未来更加可期。

当飞机搭载着琳琅的货物在花湖机场接驳,当吴都乔街把三国烽烟代入城市烟火,当创新的目光掠过观音阁斑驳的飞檐,一个焕然一新的鄂城映入眼帘,我们仿佛也听到了鄂城内心深处最真挚的独白:“我走了很远的路,才走到你面前。我不惧走更远的路,只为向你呈现最好的我。”如今,站在荆楚大地支点建设的元年,鄂城定当不负所望,必将以钢铁城市的坚韧,以诗画乡愁地的柔情,以“港城”“创新之城”的澎湃动能,为支点建设贡献最大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涂雅萌(武汉经开区“车之声”网评团队 )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