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2.37亿年前,湖北这里存在古老森林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6日09:23 来源: 光明日报

近日,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地质调查院联合科研团队首次报道了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三叠系九里岗组凝灰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成果,确认该地层形成不晚于2.37亿年。研究论文日前在《地层学杂志》发表。

论文通讯作者、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工程师苑金玲介绍,远安县东部九里岗地区发育一套厚约300米的黄色砂-泥岩地层,其夹持在巨厚的红色泥灰岩和灰白色石英砂岩之间,是在华南-华北板块碰撞拼合、海陆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地区滨海沼泽沉积物,具有高辨识度。1975年,湖北省地质局陈公信先生经详细调查将其正式命名为“九里岗组”。

远安九里岗组植物群的精美化石标本(比例尺1cm)

九里岗组植物化石丰富、保存精美,是湖北省最重要的古植物化石层之一。冯少南、陈公信、孟繁松等先生通过采集大量植物化石标本和开展鉴定研究,累计识别出各类古植物49属近140种,涵盖节蕨、种子蕨、真蕨、苏铁、银杏、松柏等6大植物类群。九里岗组植物群具有重要意义,但因长期缺乏地层年代学数据支撑,其与中国其他三叠纪南、北方植物群,全球古生代-中生代之交典型植物群的对比研究工作一直进展缓慢。

远安九里岗组凝灰岩宏观、微观照片

近期,联合科研团队在远安县野外地质调查中,偶然在九里岗组中下部发现一可用于地层年代学精细研究的火山成因沉积凝灰岩夹层,其呈薄层灰白-灰绿色,厚约4mm,夹在富含植物化石的黑色碳质泥岩和灰黄色泥岩之间,显微观察确认其中有丰富的火山晶屑和大量晶形完好的岩浆锆石。

通过在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开展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分析,经加权平均,综合认为236.7±0.9百万年代表了该沉积凝灰岩夹层的成岩年龄。

远安九里岗组凝灰岩锆石U-Pb测年结果图解

苑金玲表示,九里岗组中下部地层年龄测试数据结果说明这九里岗组植物群繁盛于三叠纪中/晚期之交,这很好解释了为何九里岗组植物群面貌古老、独特。在更西部的秭归盆地,年龄数据同样为237百万年的火山凝灰岩层位于植物化石层下方的红色泥灰岩(代表浅海潮坪沉积环境)地层中,说明远安地区的海陆转换要比西部地区更早,早在2.37亿年前,这里就已出现大片含古老孑遗分子、南北方植物混生的森林,随着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自东向西拼合,海水逐渐向西退去,秭归、四川等地才逐渐形成时代更晚、面貌显著不同的陆生植被。

该研究证实华北和扬子板块在三叠纪的拼合是一个较长期过程,二者之间的海盆经历了由东向西剪刀式的“关闭”,东部植被先形成,并向西扩展,这为理解中国大陆植被演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 张锐 通讯员赵璧)

【责任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