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资讯

中交一航局洪湖山水项目金湾生态斑块亮点打造工程全面完工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6日14:39 来源: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赵建鹏 通讯员戴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这两天一直被生活在洪湖市金湾东岸多年的渔民养殖户老王频频念叨。

QQ截图20250516122844.jpg

金湾生态湿地航拍图   通讯员供图


据他回忆,以前自己的虾塘都是直接从洪湖取水,如今金湾片区生态改造后,成为了洪湖和养殖户的中转站,经过改造后的湿地净化,水源更清亮了,自己池塘里的小龙虾长势也比以前好了不少。

“我算是这个片区生态改造项目的见证者,这两年来真的不仅提升了水产的品质,还减少了对洪湖的污染,对我们渔民来说,收益也是大大增加了,感谢政府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渔民老王说。

QQ截图20250516122124.jpg

施工改造前的金湾圩垸   通讯员供图

QQ截图20250516122159.jpg

施工改造后的金湾圩垸   通讯员供图

渔民老王所说的金湾片区生态改造项目,其实是中交一航局承建的洪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后面均简称洪湖山水项目)金湾生态湿地亮点打造工程。该项目已于5月12日正式完工,标志着洪湖山水项目最后一大子项洪湖茶坛岛等区域生态移民及修复工程整体完工,项目建设迈入收尾阶段。

据悉,金湾生态湿地工程为洪湖山水项目“茶坛岛等区域生态移民和修复工程”子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约4000万元。其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通过栽种乔木、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等湿地植被,利用水—土壤(沉积物)—植物系统的过滤、渗透、吸收等作用,控制和减少湖内污染;同时通过工程措施将岛屿围垸与大湖有效连通,促进水体交换,重构金湾区域岛屿湿地,进一步增强和改善大湖水质。

据统计,金湾围垸生态湿地修复面积795亩,土方工程量约107万立方米,栽植各类乔木28种,共18057株(品种主要为乌桕、苦楝、香樟、中山杉、大叶女贞等);水域修复面积2325亩,种植各类水生植物17种,约65万平方米,主要为分布在生态湿地周边的荷花(红宝石)、芦苇及沉水植物。

据介绍,洪湖茶坛岛等区域生态移民及修复工程项目,仅仅是洪湖山水项目5个子项目的一个。作为国家“十四五”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洪湖山水项目2022年正式实施,主要施工内容包括生态斑块吹填480万m³、乔木种植15万株、水生植物恢复300万㎡、养殖尾水治理约9000亩、生态沟渠治理270余公里及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等,将于2026年3月全面完工,整个项目投资超过15亿元。

中交一航局洪湖山水项目部邹宏浩告诉记者,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中,面对垃圾渗沥液散发的恶臭空气,项目团队将传统生化处理工艺优化为DTRO膜技术+MVR蒸发+母液协同焚烧全量化处理工艺,极大的提高了渗沥液的净化效率,成功解决原液中重金属、氨氮等污染物超标难题,还周边居民清新空气。

QQ截图20250516122224.jpg

施工前的垃圾填埋场   通讯员供图

QQ截图20250516122238.jpg

施工后的垃圾填埋场   通讯员供图

在养殖尾水治理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行业领先的"四池三坝"标准化处理工艺,规模化种植净水植物3.5万㎡,打造“植物吸收-动物滤食-微生物分解”的立体净化网络。经测算,预计工程每年可削减CODMn 57.38吨、TN 11.47吨、TP 2.3吨,大幅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化尾水为活水。

面对大湖内水生植物成活率低难题,项目团队还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成立“水生态环境恢复技术实验室”,系统开展水生植物种质资源筛选与适应性培育,优化沉水植物群落配置,使大湖内水生植物成活率从不足40%提升至90%,水体透明度提高1.5倍,氮磷负荷削减率达50%,为洪湖水生植物恢复提供可量化技术路径。

中交一航局洪湖山水项目部邹宏浩表示,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改善洪湖流域生态环境,有效减少入湖污染物,为洪湖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物多样性保育、水质净化、自然景观美化等生态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张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