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十堰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4条文化遗产主题研学线路发布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0日09:28 来源: 十堰晚报

■记者 周仑

本报讯 昨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当日上午,“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暨文化遗产主题研学季启动仪式在市博物馆举行,活动现场进行了“郧县人”考古发掘成果展,并发布4条文化遗产主题研学线路。

当日上午,记者在市博物馆广场看到,“郧县人”考古发掘成果展吸引许多市民观看。“‘郧县人’作为十堰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这次展出让我了解到其背后的故事,让我爱上了文博。”市民张茜表示。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出土的故事如此悠长,也如此地有温度。我相信,经过研究,尘封多年的历史将会震惊世界。希望大家能够爱上考古,爱上文博。”当日的活动中,省考古院研究员陆成秋现场分享了“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发掘历程,精彩的讲述让现场市民感触颇深。

颇为巧合的是,36年前的1989年5月18日,“郧县人”1号头骨化石被发掘,距今约100万年,填补了东亚古人类演化链条的关键空白,改写了人类起源的认知版图。2022年5月18日,学堂梁子遗址再次传来捷报:“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破土而出,与“郧县人”1号头骨化石相距仅33米,保存更完整、形态更清晰,为研究百万年前东亚古人类的体质特征与技术行为提供了珍贵实证。

当日,现场发布“城市记忆”“遗址探秘”“仙山碧水”“红色印记”4条文化遗产主题研学线路,这些线路串联起十堰市博物馆、东风汽车博物馆、东沟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学堂梁子遗址等多个地点。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向首批研学团队领队授旗,并同步启动研学季活动,首批研学团队在当日前往郧阳区博物馆、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学堂梁子遗址等地开展研学活动。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