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6日电 (高清扬、薄晨棣)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4)》和《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4)》。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标志着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正式开始。2024年是环境司法建设十周年。《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4)》指出,2014—2024年,我国环境资源案件数量呈现出先增后降并趋于平稳的变化特征。
上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设置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组织2424个,以环境资源审判庭为主体、合议庭和人民法庭为补充的“一主两副”基本架构成熟定型。
十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单独或者联合发布55件相关环境司法文件,展现出司法文件与法律制定之间强联动性的特征;发布97批876件典型案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规则补充和裁判指引等功能。
《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4)》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1.9万件。其中,审结环境公益诉讼一审案件4168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一审案件246件,判令责任主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共计96亿元,同比增长87.5%。
同时,人民法院探索生态环境修复资金跨域移交执行、碳汇认购、动物野化放归、人工鱼巢建设等修复执行方式,推动受损生态环境及时有效修复。全国法院联合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设立综合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1000余个,携手提升系统保护水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