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冯伟、陈广泽)近日,一批来自黄冈浠水县的活鳗鱼通过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空运至韩国仁川,成为该机场首单鲜活水产品出口。这批鳗鱼“坐飞机”的背后,是一场由锅炉技术革新引发的产业绿色变革。
鳗鱼 通讯员供图
浠水推动生物质锅炉淘汰工作 通讯员供图
鳗鱼作为高端海产品,对水温要求极为苛刻。地处内陆的浠水县通过“海鳗淡养”技术突破地域限制,但冬季水温需恒定在17℃以上,传统生物质锅炉成为生产关键。
湖北闽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朝应介绍,过去使用秸秆锅炉年排放颗粒物9.07吨、二氧化硫6.17吨,且燃料与人工成本高达360万元。
转机源于磁悬浮热泵技术的应用。这套纯电驱动设备热效率高、零排放,年运营成本降至120万元,配合黄冈市生态环境局浠水县分局争取的24.5万元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补贴,企业仅用1年即实现成本回收。“改造后不仅环保达标,精准控温还提升了鳗鱼品质。”陈朝应说。
这场“锅炉革命”正形成规模效应。据统计,浠水县将23家企业的31台生物质锅炉打包申报,获中央资金补贴211.5万元,成为全省唯一获此类补贴的县市。据测算,全面淘汰2蒸吨小锅炉后,全县年减排二氧化硫45.93吨、氮氧化物137.87吨,颗粒物减排量达67.6吨。
环境效益正转化为经济效益。目前浠水鳗鱼年产量预计超6000吨,产值突破5亿元。昔日的高端海味如今已“游”入寻常百姓家,本地农贸市场售价约50元/斤。“在内陆县城吃到新鲜鳗鱼,以前想都不敢想。”市民王云鹏感慨道。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浠水县分局局长王剑表示,将持续推进生物质锅炉淘汰工作,通过政策引导与服务保障,助力县域经济绿色转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