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宁琼、段磊、何丹)近日,在湖北利川市南坪乡民族初级中学的物理课上,物理老师张品富正用自己收集的废弃易拉罐和矿泉水瓶进行物理实验,引来学生们惊讶的目光。
张品富用矿泉水瓶做的教具向学生演示物理实验。
在实验室里,常常可以看见张品富忙碌的身影。他将废弃瓶罐、简易导线组装成教具,眼神专注,动作行云流水。这是他用“土办法”带领学生叩开物理世界大门的坚持,也是他36年扎根乡土教育最朴素的注脚。
“设备奇缺的年代,物理成了学生眼中‘空洞’的代名词。”回望1989年最初执教时的艰难,张品富记忆犹新。面对困境,他没有等待,而是就地取材。他用一双巧手将收集的废旧物品、原始器材,变成了一个个揭示物理奥秘的“神奇道具”。36年时间,他用废品制作了大大小小3000余件物理教具,每一件教具都凝聚着他对教学的专注和心血。
当抽象的物理定律在简易实验中具象呈现,学生眼中困惑的迷雾渐渐被好奇与顿悟的光芒驱散。
他不满足于此,更鼓励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做!”生活成了延伸的课堂,瓶瓶罐罐的碰撞声,正是物理思维在乡野间破土拔节的音符。兴趣一旦点燃,便成燎原之火。枯燥的公式,在动手实践中悄然化为学生们探寻世界的热忱。
张品富还经常鼓励学生多参加科技创新大赛,通过比赛锻炼自己。2008年恩施州科技创新大赛成为关键转折点。张品富敏锐捕捉到学生喷薄欲出的创意火花,但苦于难以提炼成型。他俯身融入学生团队,在一次次实验、推翻与再设计中并肩作战。那一年,省二等奖的荣誉首次花落这所乡村中学,证明了“生活化探究”蕴含的磅礴力量。
张品富正在为学生们上物理课。
从此,他的物理课彻底“活”了。彩虹形成、鸡蛋吞瓶等源自生活的奇妙实验成为常态。
“张老师的小实验让我发现,物理原来如此简单又有趣!”学生古妍婷坦言。
王馨悦与姚宗豪在备战科技竞赛时遭遇瓶颈,张品富利用课余带他们反复实验,最终攻克红外线与物态变化难题。每一次探索,都印证着“万物皆物理”的教学真谛。
张品富作为学校参加科创大赛的先锋者和领路人,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有200多名学生获得市级奖,60多名学生获得州级奖,6名学生获得省级奖……数字背后,是张品富以科技创新撬动教学变革的坚实足迹。
他的光芒,不仅照亮学生前路,更温暖着同行者。青年教师高小康难忘初登讲台时的忐忑:“张老师坐在教室后排听完课,总能精准点拨课堂关键。”作为实验室管理员,张老师深夜默默备材的身影,成为“教学奉献”最生动的教材。
在教师吴洁心中,他“潜心贯注,不吝赐教”;老同事彭斌赞他“二十年如一日,以创新推动教学”。校长向飞评价:“他点燃兴趣的‘实验教学法’,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
从废旧器材中创生智慧,在生活细微处发现物理;以赛促学点燃创新火种,以爱育人托举青春理想。张品富用36年坚守证明:教育真正的沃土,不在精良的仪器堆里,而在师者俯身倾听学生心声、带他们触摸生活脉搏的赤诚之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