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网讯(通讯员胡文迪 陈果)在鄂西南巍峨群山深处,恩施州建始县店子坪村那条悬挂于绝壁的“天路”,如同一条蜿蜒的脊梁,承载着几代人的坚韧与梦想。崖壁上,“石头再硬也硬不过店子坪人骨头”的凿痕依然清晰,无声讲述着“愚公支书”王光国带领村民凿山修路的壮举。2025年6月23日,湖北民族大学红脉传承队踏上这条“愚公路”,在悬崖峭壁间探寻红色家风与“愚公精神”的传承密码。
“我知道没路的苦,修路是好事,既然是好事,我当然得支持他。”村民张世珍在自家“汇金融”乡村服务驿站内说道。这家由小卖部升级而成的便民服务点,既是她对丈夫王光国的坚定支持,也是“愚公之家”的温情延续,更是全村奔向美好生活的生动缩影。
当王光国拒绝弟弟王光曙以承包商身份参与修路工程时,一句“不能承包,只能做员工”的背后,是“公心”二字的分量。哥哥的坚守让王光曙从最初的委屈到最终的理解,这一转变,恰是“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清,则政风廉”的真实写照。
“没有王书记的坚持,就没有店子坪的今天。”村委会干部刘英感慨道。如今的店子坪,通过“1+2+N”共富模式和村规民约积分制,将党员干部的初心转化为制度力量,让服务群众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深深扎根。
这条由血肉之躯凿出的“天路”,早已从地理符号升华为精神通途。正如红脉传承队队员在调研笔记中所写:“从绝壁开路到产业振兴,店子坪的变迁,正是‘愚公精神’的当代诠释。”这里既有王光国开山破壁的勇毅,也有张世珍、王光曙、刘英等人展现的红色家风——清廉为公、利他奉献的精神,在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
202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强调:“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店子坪的实践,恰是这一精神的鲜活样本。当大学生们行走于天路之上,他们丈量的不仅是脱贫致富的轨迹,更是一条由红色家风与愚公精神铺就的传承之路。在鄂西的层峦叠嶂间,这份薪火正由青年一代接力传递,照亮乡村振兴的崭新征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