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支点赋能 宜都都宜70】石榴花开,籽籽同心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6日23:55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长江与清江交汇处,宜都这座连续九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的“两江明珠”,正以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宜都的“宜”,不仅体现在山水秀美、生态宜居上,更体现在其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上。长期以来,宜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潘家湾土家族乡是宜昌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2024年1月,潘家湾土家族乡荣获湖北省唯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称号。这不仅是潘家湾的骄傲,更是宜昌乃至湖北省民族工作的一张闪亮名片。潘家湾的成功,是宜都民族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宜都都宜”理念在民族事务领域的生动实践。

产业为桥,织就共富“同心网”。在宜都的发展版图上,产业协同构成民族团结最坚实的物质基础。虽地处山区,潘家湾却以创新思维突破地理限制,通过设立招商外联处、组建潘家湾商会,成功引进维纳斯酒店、北山超市等30余个“飞地项目”,新引进的潘家湾民族经济高质量发展园项目将与宜都打造的三大产业集群一起共同织就“共富网”。这些企业虽扎根宜都市区,税收却反哺乡域发展。同时潘家湾立足山区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富锌茶、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打造天然富锌茶园3.2万亩,培育出“潘家湾宜红”“饮博士宜红”等驰名商标。当“龙芽白菜”畅销到深圳、香港等地,当吴婆婆土家圆酥饼登上央视舞台,这片土地用产业兴旺证明:共同富裕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文化为魂,奏响交融“和声曲”。宜都的民族团结根基,深植于文化认同的沃土,宜都非遗大舞台成为跨民族交流的独特地方,维吾尔族姑娘古丽的新疆舞与宜都梆鼓传承人周思佳的《梆鼓唱花》同台演绎,56个民族一家亲的情怀在歌声中流淌,以非遗为魂,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宜都故事。在潘家湾这种文化认同更深刻,每年开展的大型节庆活动“茶乡女儿会”“土家宴”让土家歌舞、土家美食与现代元素交织,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文体活动之中。教育领域更播下“石榴籽”的种子,潘家湾中小学建成民族团结教育馆,培养“小小宣讲员”队伍,年接待研学学生超万人次;与三峡大学合作的推普课程覆盖全乡,将军山村更成为全国语言文字先行试点村。文化认同的根脉,就这样深扎进新生代的心灵土壤。

治理为基,搭建连心“幸福巢”。精细化治理为巩固民族团结提供了核心支撑,在陆城街道锦江社区,“五心五园”工作法绽放民族团结之花。社区构建“一主六副”邻里共享综合体,实施“同心”“民心”“暖心”“连心”“怡心”五大工程,搭建起各族居民展示风采、携手共进的平台。潘家湾则是创新实施“湾落治理”模式,将全乡划分为147个单元,组织开展“千人千湾·共同缔造”实践活动,动员各族群众积极投身湾落建设,鼓励各族群众争做建设共管的践行者、争做决策共谋的参与者、争做发展共建的建设者、争做成果共享的守护者。

在宜都这片热土上,“石榴红”已经成为最动人的色彩。它描绘着发展的图景,诠释着“宜都都宜”的深刻内涵。各民族群众如同石榴籽一般紧紧抱在一起,共同书写着新时代宜都民族团结进步的崭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向涛(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

责编:闻玉强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