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潘德宏、李博 摄影 李小凤)6月30日晚,黄鹤楼公园主楼前的夜色被17双手点亮。湖北省首支成年听障舞蹈团体“武昌区国潮手语舞蹈队”,在武汉市残联“文化助残”项目引领下,历经半年打磨的原创手语舞“夜上黄鹤楼”完成首秀。
身处“无声”世界的舞者以楚风衣袖为笔,在夜空中勾勒飞檐斗拱的轮廓,将“黄鹤一去不复返”的诗句转化为“双手划弧似鹤舞,指尖点额现诗魂”的视觉韵律,让千年名楼的诗韵通过肢体语言实现无障碍传播。这场由武汉残疾人群体演绎的文化盛宴,既是对荆楚文脉的当代转译,更是残健共融的生动注脚。
19:30,暮色初合,舞者身着楚风服饰登场。她们以手为翼,“双手划弧”是仙鹤翱翔,“指尖点额”为崔颢题诗,138个精心编创的手语符号,在五声民族调式与汉剧韵白“黄鹤楼中吹玉笛”交织的旋律里,将“九皋鹤鸣结仙友”的意境,逐帧转化为可视的诗意。
20:30,黄鹤楼主楼灯光秀同步开启。舞者指尖银光与古楼灯火交融。楚风衣袖如鹤翼舒展,随光影变幻舞动,300余名观众被深深触动,自发以手语比心,让舞台化作“无声”却满溢温情的交流场。
这场演出背后是多方数月跨界合作,吴东生以数字 “一至十” 递进结构创作歌词,“十缕书香再聚首” 既串联书香传承,又以数字韵律增强手语编创节奏感;杨玲以五声民族调式谱曲,间奏融入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汉剧唱段,让武汉地域文化与古楼诗魂在旋律中浑然一体。
武昌区残联引入无障碍艺术理念,邀请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听障演员郭家聚担纲指导,将黄鹤楼传说拆解为国内首个 “诗词手语化编创体系”,如以 “划弧手势+额头点触” 对应 “鹤鸣九皋”,让听障舞者以肢体为笔书写千年诗行。
在这段旅程中,队员们依靠手语节奏、肢体感知与眼神交流,顽强地打磨每一个形体细节。教练、手语翻译与队员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难关。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欢呼声,那份突破自我的成就感无比强烈,激励着她们不断前行。
这支舞蹈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残障人士的关心关爱,彰显了听障朋友勇敢逐梦、身残志坚的精神风貌,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让国潮之花在“无声”的世界中绚丽绽放,实现共同成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