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网荆门供电公司联合印发《荆门市“林电共安”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全面整治“树线矛盾”及林区电力设施火灾隐患,构建森林与电网安全长效保障机制。
方案明确,从2025年6月起至2027年底,将集中力量基本完成全市“树线矛盾”、林区工矿商贸和风光水电企业电力设施隐患整治工作。通过及时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建立健全制度标准与常态化工作机制,全力遏制因隐患引发的森林火灾,为人民生命财产、电网及森林安全撑起“保护伞”。
此次排查范围覆盖全市穿越森林、林缘地带的所有输配电设施,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等关键区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自然资源部门聚焦高危区域输配电线路周边可燃物载量、森林防火设施损坏等隐患,以及违法种植超高树木、野外火源问题。发改部门则指导电力企业排查线路设备安全性、建设合规性隐患,并核查电力设施防灭火设施配备情况。通过全面自查、现场踏查、无人机巡查等多样化方式,建立详细“台账”,确保隐患底数清、情况明。
行动坚持“属地负责、行业监管,电力设施所有者是第一责任人”原则,建立“三清单一承诺书”制度,实行责任制、清单制、销号制管理。针对树线距离不足问题,及时清理超高树(竹),鼓励改种低矮耐火植物并依法办理采伐手续。对可燃物载量大、防火设施损坏情况,要求在重点防火期前完成清理修缮。严格管控电力通道内野外火源,严禁在重要区域开展疫木焚烧等计划烧除工作。对设备线路老化、私拉乱接等问题,分别采取除险改造、停用拆除等措施。同时,供电公司将与气象部门紧密对接,做好异常天气预警及线路停运避险工作。
注重示范引领,在排查整治的基础上,市、县两级供电公司和自然资源部门将共同探索“林电共安”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同步开展野外火源联合防控和火灾隐患系统治理,每年选择森林覆盖率高、电网密度大、森林火灾隐患点多的乡镇开展电力线路保护区生态防火工程建设试点,探索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创建集电网安全、生态绿色于一体的立体协同、网格化防控新格局。建立自然资源和供电公司等单位联合巡查、预警机制,联动建立树线矛盾隐患动态清零长效机制。(记者张亚男 通讯员董艳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