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将临过期或当日未售出的食品随机包装成盲盒后打折出售,而顾客只需购买一份“临期食品盲盒”,便能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一份高价食物,新型的消费方式吸引了许多消费者。这种融合“省钱环保”与“拆盒惊喜”的新型消费方式,正成为年轻人追捧的 “性价比之选”。
“临期食品盲盒”提供了一种商家和消费者的共赢的销售形式。对于餐饮类商家而言,临期食品盲盒破解了食品的库存难题,通过“低价清货+新颖形式”的双重引流机制,帮助商家实现了清理了食品库存,提升了经济效益。此外,当商家将临期食品转化为盲盒商品,还能树立“拒绝浪费”“绿色环保”的品牌形象。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花小钱享品质”的消费模式,成为了平衡年轻人消费欲望与有限预算的优质方案。同时,在拆开盲盒时还能够感受到未知惊喜的体验,也满足了对“消费仪式感”的追求。
然而,在热闹表象下,这场“舌尖上的节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要的问题在于食品安全难以保障,部分食品的标识不清晰、储存条件不明确,可能导致消费者保存不当,加速食物的变质;更有一些不良商家为了减少损耗以获得更多收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模糊过期变质食物的生产日期,打着“临期食品盲盒”的旗号进行销售,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消费权益的缺失,多数“盲盒”都具有不退不换的特殊属性,就算是消费者买到不符合口味、由于临期口感不佳的食物抑或是食用后出现身体不适,也无法找商家进行售后和理赔,消费者得不偿失。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天。“临期食品盲盒”这种销售方式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安全合规的基础上,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要破解“临期食品盲盒”的安全困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制定完备、有保障的相关规则以及食品安全标准,不能让“临期食品盲盒”成为食品安全的“盲区”。
保障“临期食品盲盒”的食品安全,需要多方协同发力。监管部门需加快填补规则空白,建立专项标准与协同监管机制,明确“临期食品盲盒”应标注的基本信息、销售要求以及完善商家追责机制,用强有力的监察手段为消费者保驾护航。作为商家,则需要坚守道德底线,在盲盒包装显著位置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和品类范围等基本信息,从源头杜绝变质食物流入市场的可能性,即使是盲盒,也需要保障基本的质量和安全。同时,消费者也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在追求性价比时也要保持理性,守住安全防线。不能因为低价而忽视食品安全,避免为食品隐患买单。
“临期食品盲盒”的出现,是资源利用与环保理念结合的创新探索,其价值不仅在于让消费者“花小钱吃好饭”,更在于探索出一条减少食品浪费的市场化路径。唯有筑牢安全底线,让每个“临期食品盲盒”都经得起“考验”,这条环保消费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唐芷茜(湖北大学)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