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婧
7月4日,晨光尚未穿透薄雾,竹山县潘口乡龙王沟村毛木耳种植大棚里已是一片忙碌。村民李大姐麻利地弯腰采摘毛木耳,指尖划过肥厚松软的菌瓣,一簇簇墨黑透亮的“黑牡丹”簌簌落入筐中。“这茬木耳长得旺,一棚能摘两千多斤。”她高兴地说。
与十堰多地种植的传统黑木耳、白木耳不同,龙王沟村种植的是毛木耳。“这个品种产量比普通木耳高一倍还多,管理也省事,特别适应高温高湿的气候。”湖北民心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耿玉民介绍,当前正值毛木耳快速生长期,其菌棒采用棉籽壳、玉米芯和花梨木木屑科学配比,单棒一茬可产近一公斤,可采四茬,经济效益可观。
“从根部往下撸就能摘,熟练工一天能摘完一个棚。”耿玉民边示范边说,公司安排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带领村民学技术,让“种地老手”变身“种菇能手”。
50岁的村民王大叔负责毛木耳晾晒工作。“在这儿上班我一年能挣3万多元,还能顾家,比在外务工强。”他说。
该公司流转村民土地建设9个大棚,年可产25万公斤鲜耳。采摘后,80%的毛木耳经清洗、去根、切丝、包装后出口至东南亚市场,另一部分鲜耳则及时晾晒存储。据统计,该公司每年发放工资超200万元,50万棒毛木耳带动周边80多户农户增收。
“我们将推进园区提档升级,实现恒温养菌、生态出菇,探索智慧化工厂模式,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扩大海外市场,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湖北民心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文龙翠信心满满地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